融入地球村 - 陶傑

融入地球村 - 陶傑

香港今日還有人爭論什麼是「母語教學」──到底是粵語,還是中國的普通話好──但是如果你活在二○一六年,擁抱全球一體化,並支持歐盟,喜歡喝咖啡、看法國電影、愛上日本北海道,並且重視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此一人類慶典:你就會明白:在地球村,As a global language,方今唯一的母語,就是英語。
香港年輕人紛紛想移民,但沒有裝備好,因為下一代的英文不行。學好英文,靈活使用,不但是「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的一張基本入場券,而且英語世界充滿情趣,令你的人生升級,離愚昧和惡俗遠一點,離才識和品味近一些。
這樣一來,學好英文,就遠遠不止正確文法,記幾多生字,甚至極力模仿所謂牛津口音(這一點請你放心,再投胎三次:一次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另一次生在英格蘭約克郡,另一次出生在紐西蘭,你的英語也不會有「牛津口音」),而是人格和性格的改變。
天生思維僵化的人,英文無論再好,也不會好。譬如香港人頗為熟悉、剛大去不久的前港澳辦主任魯平,據說出身上海聖約翰(然而在大學時是潛藏共黨學生會份子:這種人西洋書不會讀得好),生前與彭定康對壘,已經是中國拿得出來的第一流英語人才,但是因生而為共產黨,必須遵服組織教條,宣講政策,嚴肅而硬繃繃,平時講慣了漢語的黨八股,譬如咒罵對家是「婊子」和「毒蛇」,所以魯平先生的英文不可能好。
將英文講得好的人,必須天生有幽默感,胸襟廣闊,而且有幾分紳士氣。因為用英語罵人,必須罵得高超、含蓄,罵得有禮,此一標準,正好與盛產弄堂大媽、農民、維園阿伯的文化環境相反。
譬如電視節目Top Gear的男角卡拉森(Jeremy Clarkson)罵美國人:Hollywood movies are designed for 15-year-old youths from North Dakota who, intellectually speaking, are on equal terms with a British zoo animal.
移民去英語國家,如果你的中產鄰居這樣說,而如果你可以即刻接龍:Some Kung Fu movies are, in my humble opinion, on equal terms with the reptile house of that zoo. 那麼你的英文就足以移民了。
因為上等的英文,擅用譬喻排比,含蓄表達層次豐富的愛惡,不用直接的形容詞。學到這一層,做人自然提升,負能量大減,移民英美加就不必聚集唐人街,不必與幾個來自山西北京的同鄉看到CNN報導達賴喇嘛見美國總統而大為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