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計會推新書教家長防子女被性侵

家計會推新書
教家長防子女被性侵

【本報訊】兒童及青少年被性侵犯的案件時有發生,不少受害人因怕被二度傷害而拒求助。家庭計劃指導會教育主任周卉卉指,社會大眾對性侵犯的認知常有謬誤,甚至會因而對受害兒童造成創傷,強調「性教育由零歲開始」。

可先教性器官正確名稱

家計會今年出版4本《快樂成長˙性教育圖書》以及3款圖卡,希望為家長提供更有趣和正確的教材。性侵犯是侵犯者為滿足個人的慾望,對兒童或青少年有性接觸,圖書作者周卉卉說,即使「無身體接觸都可以係性侵犯」,例如偷窺、展示他人的色情圖片,甚至被迫看他人的私隱部位都是性侵犯的一種。周卉卉指,「呃呃𠱁𠱁」或設計情境是常見的誘騙侵犯,例如說出「我最錫你」等話,令受害人以為被性侵犯是被愛行為。不少受害人不懂分辨自己是否被性侵犯,即使意識到自己被性侵犯,又會因為恐懼、羞恥未有保護自己、害怕不被信任等原因而不想求助,加上被性侵犯者普遍很容易被社會或父母形容為「蠢」、「無面」等,把被性侵說成是受害人的責任,令受害人害怕求助。
家計會建議性教育越早講就越好,但難免會受傳統思想影響,家計會教育主任雷雁雲建議家長先審視自己觀念,可先教育子女性器官正確名稱,勿用「箒箒」、「雞雞」等詞彙,因家長有責任教子女性器官只是身體其中一個器官,並不需要故作神秘。
■記者張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