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為增加房屋供應,再打「蚊型」土地主意。房屋署計劃在葵涌麗瑤邨旁一幅僅0.6公頃的斜坡地上興建39層單幢公屋大廈(圖),需向城規會申請放寬高度限制,料可提供約800個單位、容納2,000人,期望2022年落成。有區議員指,該用地原本擬建社區會堂,其後計劃擱置,他擔心人口增加為區內交通及社區設施使用帶來壓力。
申地積比率擴至6倍
政府過去屢被批評盲搶地見縫插針,房署提交葵青區議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文件顯示,涉事用地位於麗祖路,一半面積為山坡,地盤住宅地積比率5倍,高度限制為主水平基準上160米,房署擬向城規會申請略為放寬住宅地積比率至6倍以及高限為165米,以興建39層高的公屋大廈。
房署指項目已進行空氣流通評估和微氣候研究,顯示發展計劃對周邊,包括麗瑤邨、葵芳閣、下葵涌村等的風環境影響輕微,交通影響初步評估顯示不會對區內道路網絡造成不良的影響。至於噪音評估,顧問公司初步認為擬建項目的樓宇設計,需適度混合採用建築鰭片、減音窗或減音露台、合適樓宇座向和平面佈置措施下,才能夠符合有關法例要求。
葵青區區議員黃耀聰指,涉事用地原本興建社區會堂,後來計劃擱置,現時有大量樹木覆蓋,他指地盤與麗瑤邨僅一街之隔,該邨面對老化及社區設施不足問題,居民擔心新廈落成後會為交通及社區設施帶來負荷,促當局改善。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