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騷的學術研究 - 陶傑

垃圾騷的學術研究 - 陶傑

大陸暴雨水淹,「垃圾自由行」流漂至香港,梁特率領局長官員,眾皆T恤便服,親去海灘撿拾垃圾,豈知公眾反應一般。
純由市場公關學來看,此一「梁特垃圾騷」,雖然苦心一片,並得愛國電視台新聞攝影一個梁特額臉滴汗的特寫,暗示「首長做人民勤務兵,首長辛苦了」,看在農民和師奶眼裏確實有中國式煽情之效,然而在受過西方影視形象公關學術訓練的現代高等華人眼中,恐有粗疏之弊。
首先香港人都親英崇洋(其實包括香港人在內的全體中國人也一樣),即刻會想到前英治時代,從「清潔運動」的麥理浩到民主的彭定康,從來不必穿件汗衫親自去海灘做清潔工人,民望都極高。
梁特還呼籲「源頭減廢」。這幾個字比較敏感。皆因自民國三十八年之後,經深圳河后海沖積而至的種種廢物和廢話,源頭何在,人皆清楚。譬如英治時代,多年來都有人偷渡來香港失敗,加上大陸文革武鬥,浮屍源源沖到香港流浮山。港督不會帶着鍾士元、曹廣榮等去看屍體,然後北向呼籲「源頭減廢」。沒有什麼騷好做的,因為人人知道英國殖民地香港是一個優越的社會,港督不必出動,在港督府的冷氣辦公室看電視,揮揮手,吩咐副官趕快叫駐守落馬洲沙頭角的華警僱幾個工人去收屍。
況且這一天,三大司級高官:林鄭月娥、曾俊華、袁國強,可能受過英治教化,認為做人為官,總要有點體面的底線,皆以「事忙」為由,沒有跟梁特去撿垃圾,這就傳遞出一個「恥與垃圾為伍」的訊息任人解讀。
梁特若未能以強力將此三高官綑綁至垃圾現場,則乾脆也不要讓一干小的去。局長齊來,司長不到,證明班子有階級觀念,三司之中有兩名更傳為下屆特首試閘人,在垃圾之前,這是赤裸裸的撕裂。不如乾脆遣走小官,自己來,帶着齊昕,只由第一家庭來撿垃圾,這樣就比較Focused。
大陸水災,如果習總模仿梁特下基層關心民間疾苦,親至武漢的水淹街,穿膠靴彎腰用木勺子一桶桶水來勺,也一定帶同政治局全體常委。這就是國情。政治公關學,西方有政客抱小孩的學問,遠東有領導人鋤草植樹那一科,若不幸學得不中不西,就弄巧反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