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寫作是我活下去的必要條件 - 李怡

世道人生:
寫作是我活下去的必要條件 - 李怡

今年書展我有兩本書出版,其中之一是2月至5月這個專欄的文章合集,這段時間正是我八十生日的前後,於是取書名為:《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內容分兩部份,其一是生日前後的有關記事,並由此而引發對於人生、世情和閱歷的感慨;其二是對這幾個月世事的議論,出版社編輯譚秀嫻起了一個總題:「當我們的身份『被認同』」,是對這些時評的適切概括。
人生七十古來稀,我今年八十,再怎麼自欺欺人說還有活力、精神,也是一介衰翁,「嗰頭近」也。
關心我的人有兩種,一種認為我早該退休去到處遊玩享受人生了,這個歲數其實已經太遲,走不動也;另一種認為我的寫作不能停,因為他們還要看。還有是兩者間調和:少寫些,多留些時間享受人生吧。
甚麼是享受人生?怎麼看待生命?我寫過不少文章、介紹過許多書,都談到生命無常,談到面對死亡人人平等。儘管也有人年紀輕輕就早逝,但以平均機率來說,自然是年紀越老越接近死亡。亡妻生前從來不肯做生日,也不想女兒親人提她的生日,她說做生日在心理上感覺又接近死亡一步了。
2008年底,她走了。許多人都說,老年喪偶,對活着的另一半來說,是一道難跨過去的人生門檻。有相當一段時間,我也無法從哀痛中走出來,總想着隨她而去。是甚麼把我留住?是寫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說:「寫作是一種慰藉,甚至是一種療癒。」我正是以寫作來療癒。三島由紀夫說,對他而言,「寫作並不是一種使命,而是讓我得以活下去的首要與必要條件」。一個喪妻的老人真的是幸而還有寫作這個「讓我得以活下去的首要與必要條件」。寫作人不怕孤獨,因為在寫作和閱讀的時候正需要獨處。寫作於我,至少在她走後這8年,帶給我的主要是生命的延續。
今年2月,在堅哥安排下,我停了寫社論,改為寫一星期5天的《世道人生》,既談世情,也講些個人生活或人生話題,寫得隨性和適意。寫文章寫了60年,到80歲還在寫,也許真的是停下來生命就無法延續了。這些日子寫的個人生活,主要是80歲的人生感慨和生日記事。至於時評方面,這幾個月對香港人最大的震盪,就是不管是瑞典籍、英國籍,最近更擴大到加拿大籍,只要你是中國血統,就「被認同」為「首先是中國公民」。圍繞這個話題的政情探討,可以視為我這幾個月時評的總題。
原想在80歲前寫一本自傳,但現在只能夠滙集八十之齡寫的文章出版,算是給自己一個紀錄。或許有些想要重讀的朋友,那就作為一個留存吧。

李怡

周一至周五刊出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