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洪水為患,澤國處處,有的城市大水發得如汪洋大海。
比如武漢,以往一發大水便以「看海」著稱,後來花了一百多億,改善城市地下排水系統,說是萬無一失了,但轉頭又淹成一片海。
網上一片罵聲,有心人還舉出許多例子,比如南京建於明朝的城牆,牆上有聰明的排水系統,遇到暴雨,城內積水會從城牆孔道中排出城外,城裏就不會發大水了。還有一個不發大水的中國城市就是青島,因為青島被德國人管理過十七年,在十七年中,德國人沒有搞什麼「高大上」的風光工程,而是集中火力做了一件明眼看不見的事情,就是完善青島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統。一百年前,德國人在青島老城區地下建了十二條排水系統,互相連通,總長五千多米,工程浩大。這套排水系統至今管用,確保了青島市在暴雨下不發大水,不用水漫城市。
說這種事情,自然有對比,對比就是今天中國的城市大水發起來如汪洋一片的情景。為什麼今天中國的城市建設既不如古人,又不如洋人,問題頓時叢生。有個湖北知識分子說,長江三峽大壩起好之後,新聞報道說可抗「萬年一遇」的洪水。過了幾年,新聞報道寫「可抗千年一遇的洪水」。又幾年,在同一份報紙上,三峽大壩的抗洪能力,變成了「可抗百年一遇的洪水」,那到底可以抗多少年一遇的洪水呢?大概找不到一個說得清楚的中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