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癲人 - 徐緣

廣告癲人 - 徐緣

驚艷絕倫的美國作家Anais Nin有一名句:「We don't see things as they are, we see them as we are.」每人自身的思想、專業、興趣,構成大家看世界事物的濾鏡。本屬藝術娛樂的電影作品,在沈旭輝的學者濾鏡下,變成國際關係的通識寶庫。故此他的《國際政治夢工場》書籍系列長寫長有, 從各電影的背景情節入手,深入淺出介紹背後的國際關係相關議題。作為營銷廣告愛好者,我看電影也配備一套獨特濾鏡,如玩Photohunt般尋找置入式廣告成了例牌動作,細嚼背後不乏有趣故事。
記得近年重溫1982年經典電影《E.T.外星人》,其中一幕主角以Hershey糖果豆Reese's Pieces吸引E.T.,包裝清晰可見,Hershey當年發言人Judy Hogarth指該產品在電影上畫後一周生意急升四成。翻查資料偶拾趣聞,原來《E.T.外星人》編劇Melissa Mathison在劇本中本來用上M&M朱古力,但此朱古力巨擘嫌E.T.造型核突,怕會嚇壞細路,白白錯失使用這個外星代言人的機會。Hershey是置入式廣告先鋒,早在1927年講述一次世界大戰的默劇電影《Wings》中,已嘗試硬套一幕給朱古力Bar出場,置入經驗豐富,難怪能好好把握與E.T.的合作。
要數最有趣最有營銷啟示的電影,我的心水選擇是1990年Paramount Pictures的《Crazy People》。這是一部Cult味甚濃的喜劇,不少影評人以爛片視之。故事講述作為廣告創作人的主角Emory因工作壓力處於半瘋狀態,不停創作「老實廣告文案」,絕核作品如下:
美達施纖維素:「Metamucil.It helps you go to the toilet.If you don't use it,you get cancer and die.」
希臘旅遊局:「Forget France.The French can be annoying.Come to Greece.We're nicer.」
桂格燕麥:「Quaker Oats.Does this cereal taste great?Who knows.But at least the box is cute.」
積架汽車:「Jaguar-sleek and smart.For men who would like handjobs from beautiful women they hardly know!」
Emory廣告拍檔兼好友Stephen把他送往精神病院休養,誰知因出錯讓Emory的「老實作品」出了街,卻意外地引起公眾關注,並因文案直言人心而令廣告商品大賣。廣告公司馬上召回Emory重披戰甲,但他卻在精神病院中遇上至愛女主角而不肯離開。廣告公司唯有在病院建立廣告支部,而Emory亦發現精神病院友個個是「老實文案」能手,因為他們沒有世俗枷鎖,用字總能去到最盡。
這挖苦廣告界之作當然帶有誇張搞笑成份,但內裏所帶出的「誠實營銷」概念卻細堪玩味。今天消費者廣告規避意識極高,一般推廣修飾技巧盡被看破。加上社交網絡發達,誇大與虛假宣傳所引發的負面惡果,可被幾何級擴大。25年後的今日重看《Crazy People》,正正反映現在營銷廣告界所需面對的一次反思。美國策略顧問Sue Unerman 與 Jonathan Baskin 近年合著出版的《Tell The Truth: Honesty Is Your Most Powerful Marketing Tool》,正是和應了這套Cult爆電影的主調,提出「誠實營銷」的實戰性與可行性。

(隔周日刊登)

作者財經版昔日文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author/index/1663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