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從空心羊皮到實木 球拍進化史
【專題籽:深藏畢露】
乒乓球源自網球,從其英文table tennis便略窺一二,普遍認為在1880年代出現。當時英國人十分喜歡打網球,卻常常因為落雨無法進行,故發明了可在室內進行的網球變奏版──乒乓球。最初10年乒乓球只是上流社會晚飯後的休閒玩意,到20世紀初才成為一種競技運動。
1901年,乒乓球傳入中國;1926年,國際乒聯(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ITTF)成立,並舉行首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最初幾乎由匈牙利壟斷,近半世紀則是中國人的世界。1980年,香港舉辦首屆乒乓球世界盃,1988年乒乓球成為奧運項目。隨着時間過去,球拍亦不停演變,從最初的空心羊皮,慢慢演變為實木的麖皮、水松、砂紙、厚海綿,現在最常用的則是三文治膠(連海綿的膠皮)。

這是1890年的乒乓球枱,枱上的長柄網線球拍,有點似縮小版的網球拍。

19世紀末 空心羊皮
最初的球拍是手柄很長的羊皮拍,拍面空心的,之後手柄不斷縮短,方便在細小場地使用。

1910年代 實木羊皮
這乒乓球套裝約在1910年代由美國玩具商Parker Brothers生產,已具現代球拍雛形,拍面用實木黏上羊皮配短柄。

1930年代 麖皮
同樣是Parker Brothers出品,這塊是實木麖皮拍面短柄球拍。

1940年代 水松
美國品牌Westminster曾推出水松球拍,早已被淘汰。

1940-1950年代 砂紙
美國品牌Harvard推出的砂紙球拍,與水松一樣都可增加磨擦力。

1950年代 厚海綿
現代乒乓球拍表面以膠皮及海綿結合而成,厚約4mm,不過這塊球拍卻用上10mm海綿,出產10年後就被禁用。

1950-1960年代 塑膠手柄
塑膠球拍在50、60年代曾非常流行,當時也生產了一些塑膠手柄的球拍。
記者:劉東佩
攝影:梁志永
編輯:謝慧珊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