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蘭顧媚.牡丹靜婷 - 沈西城

幽蘭顧媚.牡丹靜婷 - 沈西城

周璇逝了,姚莉退了,李香蘭隱了,五、六十年代寥落、空白的香港歌壇陡地湧現了四名優秀女歌星,以年齡序,便是顧媚、靜婷、崔萍和劉韻,余生也晚,卻能跟四位歌后先後結識,亦是緣耳。先說顧媚,是音樂老小子陳伯毅八年前作的曹邱,地點在「怡東」咖啡店,一身素衣,宛如空谷幽蘭,說話嗓門輕,不徐不疾,薰風吹拂,你問一句,俚(她)答半句,沉默寡言,端雅清秀。熟稔了,才知道顧媚姊真的不喜說話,她愛靜。數月前通聞,遠在溫哥華的她正在趕畫,求畫人多,八十六歲的大姊攀高爬低,伏案寫畫,問可倦?回說「不畫才倦!」「小雲雀」現已跟畫結伴,歌陪次席。可我仍然喜歡她的歌,畫:「纖雲巧染」,歌:「靈動情深」,一曲《不了情》,翻聽再三,繞耳不去,讚之,回曰「西城弟!你先入為主罷了!」謙遜是前輩風範,吾輩學不來。
顧媚姊愛畫喜歌,歌藝學自周璇、姚莉、李香蘭而近姚莉,難怪視姚莉為大姐,情在半師亦友間。數年前我告顧媚「姚莉是真正的歌后,在於不獨唱自己的歌好,演唱別人的,亦具水平。」此不同於其他歌星,一唱別人的歌便走樣,強如鄧麗君,歌李香蘭的《恨不相逢未嫁時》,就露餡矣!顧媚笑而不語,人後不說是非!零九年,顧媚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辦畫展,邀我去,於畫我係隔教,仍深受「雲霧氤氳,縹緲無際」所染,仙人境界,凡人豈懂,有識者評曰「畫中有詩,直逼詩佛王維」,足顯顧媚有佛性矣。我跟顧媚有緣,童騃時,在北角「雲華」酒樓夜總會初聽她唱歌,而「雲華」,家父是其中一位老闆;顧媚初步歌壇,在石塘咀「仙樂」舞廳獻技,無巧不成話,舞廳乃家母跟舞業大王蕭長根合資經營,告與顧媚,她杏眼微瞪,一臉愕然。
顧媚恬靜,不愛酬酢,在「仙樂」登台,唱罷數曲,即端坐台邊椅上休憩,從不作無謂應酬,性格如斯,偏偏要闖複雜影圈,六一年入「邵氏」,拍電影,教人難忘的是《小雲雀》。這電影曾在網上重溫一過,顧媚知道了,埋怨:「老掉牙齒的電影你也看!」在她或許褪色星光不足提,於我是舊日情懷正堪念。天氣苦熱,顧媚姊何妨作幾幅畫消世慮、唱二首曲度韶華!
聽靜婷的歌,歷有年所,相晤在近月,「老歌迷會」聯歡,邀我去了,得與牡丹氣濃的靜婷同席,拍照留念,我說:「靜婷姊!我是你的老歌迷!」她爽朗笑:「真的?」我回說:「打從『豪華樓』年代,我便聽你的歌!」昔日五陵少年,夜夜耽溺在銀燈瀉地的夜總會,「翠谷」、「東興樓」、「豪華樓」三面走,「翠谷」歌星多,以眾敵寡;「東興樓」張露壓陣;「豪華樓」靜婷單挑,高朋滿座,不遜半分。「豪華樓」賣山東菜,蒜辣取勝,正合我意,惟佳餚可口,不若靜婷獻歌,歌路寬廣,什麼歌都能唱好、唱俏,這一點,近似姚莉,難怪成為眾口多譽的「萬能歌后」。
靜婷蜀人,原姓郭,隨母姓席,台灣人叫她席靜婷,香港歌迷親切,去姓留名,叫——靜婷,她最喜歡。人人以為靜婷是「邵氏」御用歌星,不然不然,初出道時,曾為于素秋、丁瑩當槍手,五十年代末,始投身「邵氏」,為李翰祥的《貂蟬》幕後代唱,紅了林黛,也紅了自己。五九年《江山美人》獲亞洲最佳電影大獎,戲中插曲《戲鳳》、《扮皇帝》,傳唱大街小巷,靜婷紅遍港、台、東南亞,有音樂界朋友說:「是靜婷將黃梅調推至高峰!」
斯言不假,可不說你不知道,靜婷並無正式拜師學藝,只憑天聰,後天琢磨,唱活了安徽黃梅調。席間靜婷刮勒鬆脆(爽快),問我喜歡她哪些歌?我呱啦啦說了一大堆,最後挑明三首:《明日之歌》、《藍與黑》、《痴痴地等》,而以《明日之歌》居首,此中有因,下回與你說!(六十年代四大歌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