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荒謬 - 林道群

成長荒謬 - 林道群

陳冠中說這十幾年長住北京,但我總會錯覺他人其實還在香港。前兩天香港書獎頒給《建豐二年》,他說人在北京不去領獎。未料過完週末星期一剛回到班上,就看到他短訊,說中午約了人在Mega Box,中午之前要來出版社聊聊天。我以前真沒聽說過有誰會約飯在Mega Box的,未免好奇。
中午之前即上午,剛看過短訊,他已出現在我們出版社門口。臨時沒會議室可用,只好委屈在公司茶水間飲咖啡說話,其間,同事們來來往往,好像都認得他,有的自我介紹是《號外》老讀者,有的說是他小說讀者粉絲,站過來跟他合照他來者不拒。印象中他以前不是這樣的,可能是北京讓他變得溫順了,也可能是寫小說有溫柔敦厚教化功能。
記得很久以前他和他們的《號外》倡半唐番書寫,中英夾雜又中又西,被當時一點也不比他們西化的戴天前輩笑為不中不西。始料不及,幾年後陳冠中寫小說《金都茶餐廳》,追求純粹中文,鄭重其事的跟我們編輯討論標準漢字與方言問題,他說我們的粵語書寫,首先要解決生造方言文字。他引經據典,認為「咁」其實就是「恁」,舉的例子好像是歐陽修和湯顯祖,說「咁」就是如此這樣,「恁的」「恁般」(歐陽修〈玉樓春.酒美春濃花世界〉:「已去少年無計奈,且願芳心長恁在。」湯顯祖《牡丹亭.第七齣》:「昔氏賢文,把人禁殺,恁時節則好教鸚哥喚茶。」)陳冠中又說「唔」標準寫法是「啎」,這比較容易明白,就是不同意的意思。《說文》:「啎,逆也。」他的用意是,我們寫的字,要讓非粵語讀者看懂才行。可惜後來他搬了去北京,追求的不再是香港特色的小說寫作。
聊天天南地北,有一同事坐過來,說了很多他讀《坎普.垃圾.刻奇》一文的感受,說對其影響之大怎麼說都不過份云云,我自己腦子裏轉的則是陳冠中另外兩篇短文,一篇叫做《較幽的徑》,另一篇是他寫Paul Goodman《荒謬地成長》的書評。我未說出口,陳冠中說新書書名就叫「是荒謬又如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