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年近七旬作家沈西城,嘗過光怪陸離的情色天地、拳來腳往的武俠世界,年少得志,卻在壯年陷入抄襲風波,患上驚恐症,抑鬱八年,至近年才復筆。浪蕩才子笑謂,人生過了大半,終體會日籍祖母遺傳下來的武士道精神:「要認真,先會做得好。」60歲,是他人生的分水嶺。「以前似倪匡,寫完就算;𠵱家學董橋、金庸,千錘百煉。」獲邀出山,將80年代經典電視劇《京華春夢》,還原成為小說。黃昏之年,享受筆桿下遲來的春天。
記者︰呂麗嬋
成名得早,在文壇,他是出名的「雜家」。70、80年代,小說風行,奇情、武俠、鬼怪、推理,文筆變化多端,一筆而就。「以前狀態好,一個鐘寫到六千字,十二張原稿紙。」記者說他是快刀手,這個文壇怪傑很坦白:「職業寫稿佬,快啲寫完,快啲去玩。」70年代最多產,七、八個地盤,每日工作個半鐘,其他時間,主力吃喝玩樂。
事實上,愛寫傳奇故事的他,本身也是個傳奇。1948年生於上海,原名葉關琦,因愛《夢斷城西》,自創筆名沈西城。其父葉宗芳,是三大建築公司之一「上海益新營造」老闆。中三投稿,以五個筆名寫小說。年少成名,爬格子的錢,都花到歡場上,十四五歲已是杜老誌常客。讀書不成,母親把他送往日本留學,時年二十六,卻在一年半後返港,結婚生女。
半生任性,為雜誌寫稿和做繙譯,他形容當年的自己,寫作態度求其但從不脫期。大班損友,流連煙花地,爬格子掙錢為玩樂。「有時明知寫錯,交咗都懶得改。」當年為《明報月刊》寫稿,查良鏞就曾點評:「小葉有天份,不過做事無心機,你請佢,佢隨時唔返工。」寫稿不費力卻有錢賺,心甘情願「車衣」。「細個想過做文學家,也斯係我同學,佢真係做到。」記者不識趣,問他可有後悔少壯不努力,他擺擺手:「人哋努力緊嗰時,你喺酒吧飲酒,根本冇勤力過,點敢怨?」
80年代,他獲邀加入TVB創作組,那是甘國亮、杜琪峯和王晶等電視人的黃金年代。沈西城記得,王天林是監製,着他寫故事大綱。「過咗一、兩個月都冇認真處理,後來天林叔再追,咁啱見到張瑛、白燕主演嘅《金粉世家》,就改編交貨。」臨急抱佛腳,卻成就經典電視劇《京華春夢》,助大台奇蹟扭轉《輪流轉》被迫腰斬的劣勢。
沒兩年,他又決定離開。「好怕開會,真係好悶。」寫下《紅顏》及《天龍八部》就走,踏足電影圈,87年編寫由周潤發及李修賢主演的《龍虎風雲》,獲提名金像獎最佳編劇,最終卻輸給《秋天的童話》。男人四十,欲求不得,去酒吧飲悶酒,遇上現任妻子。
「好多人鬧我 無晒信心」
90年代轉戰傳媒,歡場打滾自覺英雄有用武之地,除了《花花公子》,又主編《奇艷錄》及復刊的艷情雜誌《藍皮書》,也是《武俠世界》總編輯,拳頭和枕頭,一樣在行。70年代經朋友介紹認識倪匡,意氣相投結成深交,其後倪移民,至95年,獲授權續寫新《原振俠》。機會難得,卻被自己一手摧毀,首集《魔狼》被揭抄襲日本作家田中芳樹作品《夢幻都市》,在小圈子文壇備受抨擊,大半生浮華夢崩潰。
「好多人鬧我,無晒信心。」由下筆如流到舉筆維艱,自我形象插水。大半生機會自己送上門,一下子全沒了,不慣求人,沒做過文字以外的工作,生活過下去,越見艱難。
「初時唔知自己有病,搭的士見司機個樣唔好,就懷疑佢偷的士,好人有限。」到處求醫,最終確診患上驚恐症。人生跌至低谷,食藥控制情緒,靠書本和煲劇,找回心中淨土,一支健筆,一擱八年。
直至六年前,看到台灣作家楊照,提及自己拜訪日本推理小說大師松本清張所著的舊文,才把他救起。「諗唔到事隔多年,竟然仲有人記得我寫過嘅文章。」百感交集,萌生投稿到報社執筆回應的念頭。「好享受有人睇我寫嘅嘢,得到讚賞,會希望寫好啲。」
繼去年推出《香港文化滄桑史》後,今年又出版專欄散文合輯而成的《西城紀事》,並正計劃重寫武俠小說。「董橋話寫文章要嚴謹,若太求其,自己都過唔到。」對號入座,決心改過,寫完,重看,再修訂。六旬之年,才學會認真的藝術 ,仍然有心有力,未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