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瑪麗醫院接獲本港首宗妊娠肝衰竭個案。香港大學肝膽胰外科臨床副教授竺兆豪(圖)表示,該名30多歲女病人在懷孕第25周肝衰竭病發,由於懷孕時做換肝手術十分危險,最後為病人採用「保肝、養胎」方案,病人最終順利誕下男嬰。病人雖然其後曾經一度肝昏迷,幸最終能靠親姊捐活肝保命,母子平安。
記者︰梁麗兒
身兼香港移植學會會董的竺兆豪稱,救治該名妊娠肝衰竭女病人的過程「好驚險」,令他印象難忘。兩年前一名30多歲女病人懷孕約25周,因面黃、小便茶色入廣華醫院,檢查後發現肝功能很差,轉送瑪麗醫院治療。
懷孕時肝衰竭病發極為罕見,病人貿然做換肝手術隨時會因失血過多,造成一屍兩命。瑪麗醫院醫護團隊遂決定以「養胎、保肝」為治療方案,目標是「等女病人生咗先做換肝手術,希望拖到懷孕第32周」。
開刀誕嬰後換肝
病人養胎時要接受抗肝炎病毒藥物治療,由於或會引致畸胎,醫護團隊需監察胎兒發展。直至病人懷孕到第29周作動,瑪麗醫院綜合了婦產科、兒科、深切治療、肝科及肝臟移植外科等專科團隊,一起出動緊密監察病人情況,病人最後剖腹誕下男嬰,但是因為失血過多以致肝昏迷。2、3日後病人的病情改善,瑪麗醫院把握時機為病人進行換活肝手術,捐贈者為病人的親姊。病人康復後間中返回醫院覆診,也向醫護展示2歲多兒子近照。
瑪麗醫院今年累積有14宗屍肝、22宗活肝捐贈個案,輪候換肝人數約102人。竺指出,該院長期都有病人因肝衰竭要入深切治療部等換肝。若死後器官捐贈率高,病人也毋須靠家人捐活肝保命,促請當局成立獨立機構或中心負責器官移植服務,集中資源、人手為病人做手術,例如有移植手術專用的手術室、ICU病床等,並集中火力推廣死後捐器官訊息。
香港移植學會會長翟偉良醫生指過去3、4年,本港捐贈器官宗數一年比一年少。家屬拒絕捐器官原因,包括死者生前無提及其意願,或有保留全屍等觀念。
現時多數贈者為中、老年人,如因腦中風引致腦幹死亡的人士。網上登記願意死後捐贈者多為年輕一代,故擔心未來20、30年捐贈器官會有斷層。他建議市民要想清楚,若希望死後可幫人,生前要做網上登記,並且與家人講出意願,待死後可較易做好器官捐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