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湖之城」大建高樓過度發展武漢填湖釀水災

「千湖之城」大建高樓過度發展
武漢填湖釀水災

內地南方暴雨成災,令長江中下游洪水氾濫,其中被稱為「千湖之城」的湖北武漢汛情告急。內地傳媒踢爆武漢洪水圍城的真相,除了攸關降雨之外,亦是人禍。武漢因不斷填湖起樓,導致洪水無處可排,加劇災情。數據顯示,武漢有七成湖泊消失。網民認為,人類要為過度的城市發展自食惡果。

國家民政部災情統計,上月30日以來的特大洪災,截至本月7日已造成江蘇、安徽、湖北等11省市受災、164人死亡、26人失蹤、199萬人疏散,直接經濟損失670.9億(人民幣.下同),其中重災區湖北共52死、6人失蹤,省會武漢變成水世界,全城百多處地方水浸,交通癱瘓、電力及通訊中斷,全市停課。
武漢有千湖之城的美譽,但隨着高樓崛起,大量湖泊消失。中共建政之初,武漢有127個湖泊,目前僅餘38個,大減七成。官媒新華社微信公號指,「為了發展,人們向湖泊爭奪空間,填湖建城,如今,嚐到了苦果。」由Google地球的圖片可見,武漢第二大城中湖「沙湖」,2000年開始逐漸被蠶食,至今年湖泊面積已大幅減少,一條楚漢路更將沙湖攔腰截斷。武漢官方曾辯稱,填湖為了將岸線固定好,更好保護好沙湖,但被外界斥責一派胡言。被無止境填湖還有下馬湖,兩個湖面完全被新建住宅吞沒。除了引人注目的大湖被填,更多的是無名湖泊,在默默無聞中消失。

武漢當局出動鏟泥車,救出被水圍困的災民。路透社

積水無處可排浸馬路

武漢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城」負責人柯志強指,湖泊是天然蓄水池,把湖填了,地下排水設施又有問題,一下大雨原來排到湖裏的水,只能留在馬路上。按2002年湖北頒佈的《湖泊保護條例》,違法填湖可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但網民批評,對開發商而言,罰款毫無阻嚇力。
新華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