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血液及血液腫瘤專科醫生梁憲孫推測,如凱晴患上肝硬化,脾臟會持續腫大,消耗血小板、紅血球,會導致胃出血及貧血等。
不過,他指年幼小孩鮮有患上肝硬化,除非是因乙型肝炎導致,但乙型肝炎惡化成肝硬化需時多年,因此不應發生在年幼小孩身上。
脾臟腫大影響凝血
梁憲孫續指,另一導致肝硬化原因可能是威爾遜病,當身體中的銅過量,會導致肝硬化,引致脾臟腫大及腸胃出血。
梁憲孫表示,此乃隱性遺傳病,即使父母未有發病,孩子亦會因基因遺傳而出現病症。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則推測,因肝硬化導致脾臟腫大,可以令凝血出現問題,不過他同樣指年幼小孩患上肝硬化的可能低。但如患上肝醣儲積症,會因缺乏酵素,肝醣出現於身體內,並積聚於心臟及脾臟,這是隱性遺傳病,每10萬個小孩只有2至3人病發。淋巴癌也是導致脾臟腫大的原因,同樣會影響凝血功能,導致類似病情。姚志謙說,凱晴屬罕有病例,只有解剖才可清楚了解病況及死因。
■記者梁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