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正所謂「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全港有不少人在各種壓力下生活,隨時負面情緒爆煲,港大防止自殺中心開設了「憂鬱小王子」網站( http://www.depression.edu.hk/b5/home.html ),當中的「憂鬱探熱站」是根據美國流行病學中心問題改編,網民只要回答20條問題,就可以測試自己的情緒健康指數。
記者:金敏琍、張珮琪 攝影:麥超億、周子惇、梁瑞帆、張鼎和
《蘋果》找來兩位城大學生鄧潔盈及蘇園婷做測試,二人竟然不約而同測出「抑鬱情況嚴重」,社工建議尋求協助。「都知道自己呢排唔開心,但估唔到去到呢個程度。」就讀雙語研究的鄧潔盈稱,可能因手部傷患影響心情,她透露多年前曾因不開心而有輕生念頭,但在朋友開解下已打消,現時會選擇跑步及找朋友傾訴去舒緩情緒。而就讀應用科學系的蘇園婷,亦大呼測試準確,「我都知自己唔開心咗一段日子,成日都瞓唔到,但無乜時間去理,知道自己原來咁嚴重,會同朋友傾訴吓」。
其實向朋友或家人傾訴往往是最佳靈藥,港大防止自殺中心臨床心理學家沈君瑜表示,當子女或學生受情緒困擾,家長或老師可從「處理學生情緒4大點」作出應對:「首先評估學生情況;二係表示關注;第三點即時回應;最後係關注自己情緒。」
「可能WhatsApp第一句就講:『我想死!』」除了港大防止自殺中心外,香港青年協會亦一直關注學生自殺問題,青協單位主任兼註冊社工吳錦娟指出,今年首4個月該會處理了250多宗自殺求助個案,相比過去四年每年平均100多宗增加約1.5倍,求助者7成為女生;當中以初中生最多,惟大專生數字亦有上升,求助原因大多為學業壓力,其次為家庭關係或感情問題。
鑑於網絡社交平台成為青少年溝通文化,青協於09年開始在網上推行外展工作試驗計劃,派出16位社工提供熱線、WhatsApp及網上外展輔導服務,社工會主動出擊,在網上搜尋負能量字眼,如「好頹」、「好灰」,「想死」等,接觸受情緒困擾或有自殺傾向的目標對象。
對於接二連三的學生自殺事件,吳錦娟感到非常惋惜,為了讓學生們知道其實是有出路的,故青協與一班大專生拍攝了一條《大學生心聲》短片( http://youtu.be/u2JUbljQ0qA ),「無論如何,這裏有人願意聆聽、有人陪你一起走過」,短片4月上載至今逾15萬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