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對今次個案表示哀痛,並提出3大質疑,包括女童今年3月中因吐血入院,兩天後便獲安排出院是錯誤判斷,引致最終死亡;女童由去年11月至今年3月中,雖然一直求醫及覆診,但病情無改善,包括肝臟、脾臟發大情況持續,顯示病情非輕微;同時檢查排期太久,令病童最後因「等唔切」死亡。
診斷屢不同 家人感混亂
除檢查排期太久,他又質疑女童因吐血入院,為何未進一步觀察及留院治療。女童今年3月12日因吐血及大便有血入威院,但兩天後便獲安排出院,他說:「係咪應該要留院進一步觀察呢?當時又有冇方法確保病人離院後安全?」
林亦質疑,醫院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是否足夠,因為女童每次入院都幾乎有不同診斷,家人或會感到混亂及難以接受,直至病逝仍未知原因。他認為院方要向家屬詳細交代,並向公眾解釋事件,挽回市民對公營醫療系統的信心。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事件反映醫院與家屬之間可能有溝通問題,包括沒好好講解病情,令家屬每次診症都無所適從,「直至呢刻都唔知發生乜事」,促院方檢討。另女童3月中吐血入院,很快便出院,同月底死亡,他說:「如果女童唔出院,情況係咪可以避免呢?」出院安排屬專業判斷,院方應向女童家屬交代清楚事件,包括有否疏忽。
■記者梁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