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熱辣辣,去海灘暢泳是常識,可惜最近社交網站貼了很多海岸垃圾的照片,垃圾量離奇驚人,分佈於南大嶼、愉景灣、香港仔等地。垃圾以塑膠廢料如膠樽、發泡膠飯盒為主,有環保組織估計,垃圾源自內地,但還有其他源頭有待發掘。
位於南大嶼的長沙是垃圾重災區之一。八十後原居民曾漢恒表示,由於吹西南風,垃圾便會吹到沙灘上,但今年數量奇多,「康文署每天都早晚派人清理,成個灘仲係好多垃圾。」他又指出,從前當地泳灘的垃圾覆蓋率只有一成,現時已有七成,十分嚴重,居民也有幫忙自發清理,可是作用不大。環保組織「Sea Shepherd Hong Kong」負責人Gary Stokes指出,垃圾包裝紙大多印簡體字,估計垃圾來自內地珠江流域。另一來源可能是距離長洲約6公里屬廣東省範圍的外伶仃島,漁民向他表示,島上的懸崖充斥垃圾。他認為要努力尋找餘下的垃圾源頭。居港29年的英國人Martin Williams,成立facebook群組「Hong Kong Marine Lap Sap not Serious - says govt report」關注海洋垃圾問題。他表示,「一些內地村落,居民把垃圾直接丟到河流,造成污染,最近內地下大雨,可能有更多垃圾從珠江飄至香港。」他希望這些海灘充斥垃圾的照片,可引起更多港人關注,明白這些垃圾對人類的影響,「塑膠垃圾污染海洋生物,人類食用便會受害。」
記者:梁慧琳
部份圖片由Sea Shepherd Hong Kong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