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智能手機廠早年可謂百花齊放,華為、中興(763)、錘子、魅族、酷派(2369)、小米等手機牌子年年都以倍數增長,不過最近一兩年,內地智能手機市場飽和,加上經濟下行,市民換手機速度亦有所減慢。據彭博估計,內地手機市場上300多個國產品牌將有一半會消失。
小米去年收入僅升5%
當中自稱「全球第二大初創公司」的小米去年收入近乎沒有增長,按年只升5%,錄得780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相比起2014年135%的增長,手機出貨量按年增加227%,小米似乎未上市就已經進入樽頸。
早前酷派就已經淡出智能手機市場,大股東郭英德更將大部份股份售予樂視,有阿里巴巴做股東的魅族計劃裁員最多200人,新品牌「大可樂手機」及老牌子「夏新」先後宣佈結業,華為更預期未來三至五年大部份手機企業會消失。
彭博指,內地高檔手機市場已由蘋果和三星佔領,國產手機主攻中低價市場,所以競爭劇烈。當中更主要由小米、華為、聯想等大品牌壟斷,規模較小的品牌最終步去例閉或被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