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兩星期,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海洋垃圾湧向大嶼山南部沿岸,最少5個沙灘被印着簡體字的膠樽、膠袋「佔領」,亦有拖鞋、水桶甚至醫療廢棄物如用過的針筒湧上岸,形成一座座垃圾山。本報昨直擊災情,度假熱點貝澳泳灘傳出惡臭,但有市民依然在沙灘挖蜆,並表示照吃可也。
記者:鍾雅宜 廖梓霖
環保署指,6月20日起接獲報告,在香港南部多個海灘及沿岸地區(包括深水灣、石澳、蒲台、南丫沿岸、長沙、貝澳及塘福等)發現海上垃圾。各部門反映,近日在部份沿岸地區收集到的海上垃圾數量,是往常夏季一般收集量的6至10倍。收集所得的垃圾中,有大量木板、樹幹、家居餐具以及其他一般不會在日常清理海上垃圾時發現的廢屑。
記者昨往南大嶼沿岸了解災情,毗鄰愉景灣的稔樹灣沙灘堆積大量垃圾,估計佔據逾半個沙灘,不少物品寫有簡體字,如船用柴油機油桶、大型塑膠袋、洗衣液袋、大包裝尿片,亦有掃把、拖鞋、皮鞋等家居垃圾,與樹枝等纏在一起,海面亦漂浮不少垃圾,如面積達一米乘一米的木板。
來自英國的John遷入愉景灣約10年,他表示近年垃圾問題越來越嚴重,今年可能是他10年來見過最嚴重一次,十分嚇人,夏季幾乎每周都有垃圾沖上岸,相信不少由內地漂來,擔心波及附近沙灘。
貝澳泳灘亦是垃圾重災區,記者昨午到達時,多名清潔工人正執拾垃圾,將一袋袋垃圾放置在沙灘垃圾站旁。現場至少堆積40、50袋垃圾,如寫有簡體字的發泡膠箱、寫着抗磨液壓油的膠桶等。清潔工作至昨午4時多大致暫停,但因垃圾太多未能全部運走。
不少泳客無懼垃圾惡臭在旁休息,亦有人如常挖蜆。記者到岸邊觀察,大件垃圾已清走,但仍有不少垃圾隱藏在沙堆,有印着簡體字的益達牙膏、嬰兒尿片膠袋,甚至有寫有硫酸銅字樣的尼龍袋,沙灘後方一處隱蔽位置仍堆積大量垃圾,有簡體字紙包飲品、水樽等,更有兩隻牛在垃圾堆邊吃草。
環保署指珠江水災所致
鄭先生昨帶着3歲兒子來貝澳挖蜆,他指一年來該處1至2次,到達才知垃圾堆積情況嚴重。他指如情況持續下次未必會來,但今次挖到的蜆仍會食用,不太擔心。
環保署解釋,在6月中旬,珠江沿岸省市如廣東、廣西、湖南及江西,出現嚴重暴雨及洪水。這次水災或會將垃圾沖到大海,並經由西南季候風及海流漂到香港。署方表示已知會海事處、食環署及康文署密切監察情況,過去一周在受影響海灘及沿岸,共收集逾6.45萬公斤垃圾。
但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霍年亨指,嶼南岸邊海洋垃圾的外觀不似最近棄置,加上近期廣東省一帶亦無水浸、降雨量上升,出現大量垃圾不尋常,估計或有垃圾船經過時發生意外,令大量垃圾跌落海,隨水流往本港。
國際組織海洋守護者協會香港成員Gary Stokes指,在長洲以南的珠海外伶仃島上,有懸崖底堆滿半座山高的垃圾,惟島上居民人數少,料不少垃圾是非法傾倒。Gary Stokes透露,珠江河其他島嶼亦有非法傾倒垃圾,廢棄物隨水漂進南中國海,隨風向、水流帶到本港,他促市民攜手合作,找出海洋垃圾來源,港府亦應該與內地政府商討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