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醫者,怎樣維持自己的專業水平?
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心頭有一把火。沒有這把火,捱不到當值36小時的非人生活,也沒法跟得上日新月異的新科技、新療法。對懸壺濟世有熱誠,對自己的醫術有執着,才能為每一名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務。學醫傳統是師徒制,着重身教。臨床上遇到棘手的病例,不知如何處理的時候,往往會想起若果以前的老師遇到同樣情況會如何抉擇,問題也會迎刃而解。維持專業水平的另一動力,是同儕。同行間的競爭,令我們力爭上游。不把病人福祉放首位的醫生,會被同行唾棄。
要維持整個行業的水平,光靠個人的熱誠和良師益友是不足夠的。樹大有枯枝,醫生或因學藝不精、技術不達水平,或粗心疏忽引起失誤,甚或利慾熏心,忘記了為人醫者的本份。香港的醫務委員會肩負監察醫生的責任,有機制警告、譴責這些害群之馬,嚴重的更可褫奪他們行醫的資格。
醫務委員會是獨立的法定組織,但卻寄居於衞生署的屋簷下,文職人員都是衞生署的員工,法律顧問是由律政部門指派。委員會的運作要依從法律程序;投訴人落口供要排期宣誓,從醫院拿病歷副本、醫生寫醫療報告要拖幾個月,找專家證人給意見又幾個月,控辯雙方都聘用律師,法律文件一來一往又幾個月,案件從事發到委員會聆訊往往是數年後的事,難怪一心只想得回一點公道的苦主和家人怨聲載道。其實,曠日持久的官司,也為涉事的醫生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
如何改善醫委會的效率,是市民和醫生的共同願望。現在的醫委會,沒有甚麼服務指標,也沒有像救傷車有12分鐘到達現場的服務承諾。要改革的是官僚習氣,光是添加幾個委員無濟於事。
鍾尚志教授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