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人與狗都愛吃 - 鄧達智

西人與狗都愛吃 - 鄧達智

早上離開酒店,直駛佐治老城背後檳榔嶼山嶺(嘉芙蓮.丹露主演電影Indochin取景地),途經美麗景色與傳說神話一樣豐富Batu Ferringhi海邊,上山,先到Organic農場看果賞花觀樹,也得到榴槤這物事原產地,並非南洋一帶,隨時也是新世界中、南美洲。
隨後才是全程主角中的主角,源自廣東客家,第三?第四代華人鄭德生、整片榴槤山寶盛園的經營者。在他前衛手法整治下,榴槤園不再單單生產,而提供了可任吃優秀品種榴槤的旅館,短期僱用愛上熱帶雨林、山間跑馬拉松及榴槤的西方青年代開切武器一樣的果子。
一面嘖嘖稱奇地吃着,腳下一群可愛小狗也在吃,我們殘餘核上榴槤肉,眼前一大片山海相隨,將吃異香果王的過程回歸大自然,回歸心神,再也沒有更精彩的經驗。
談槤色變的日子老早變色,過去不用說西方人,就是洲內鄰國,甚至星馬人之間受不了榴槤有別世間任何味道的特殊氣味者,皆視為畏途,寧死不肯吃半口,甚至嗅半分一秒。
今天視榴槤,尤其味濃馬來品種為屍臭三天不散之物者雖漸減,被吸引成為榴槤粉絲者愈來愈眾,不過接受不了的人,再力勸,就是改變不了由心而發的厭惡,見而避之則吉。
朋友大伙同遊,好運只有10%避槤,也不介意坐一旁只看不吃,五日四夜,剛剛到的那天晚飯大家留肚,吃過着實可試可不試的娘惹菜式之後,湧去興記,平均每人一粒(個)榴槤,吃至高潮翻白眼才回去。對從來認識只去到貓山王品種當神話,未來過馬來西亞,或未試過在地吃樹上熟的粉絲說來,這次親嘗兼放題地吃,這經驗絕對難忘,留痕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