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一帶:做一個唔離地老闆 - 斯郎

一路一帶:做一個唔離地老闆 - 斯郎

職場最近標籤「90後」過份受港媽保護,冇責任心,唔捱得,但其實香港老闆何嘗唔係「離地富豪」,不食人間煙火?今次想分享幾個真人真事,想講下其實用啱嘅方式,老闆同後生仔一樣可以和諧共存。

好似係故事一:
一間歷史悠久嘅印刷公司,老闆帶住幾位員工去外國出差,幾位後生仔出發前不停挑老闆機,「不如去玩笨豬跳啦!」老闆一向畏高,但達目的地後,竟然鼓起勇氣去同班員工去跳!反而班員工有一半人淆底,最終得兩個人去跳。老闆事後話:「班後生仔想做嘅嘢,其實要畀佢哋做,仲要同佢哋一齊做,畀佢感覺老闆唔係得個講字!」佢又話平時寫嘢會在開頭加句「是咁的」,因為班後生仔會比較啱睇。

好似係故事二:
一間派傳單公司,老闆經常落手落腳去派,班員工仲要唔知佢係老闆,老闆話班員工大部份都係基層人士,自己落手去做可以提升士氣,減輕同事負擔。試過有部份同事返返吓工失咗蹤,過幾個月又再返工,老闆一眼睇穿:「佢哋返嚟公司後個人瘦咗,又剷咗個青頭,一睇就知啱啱坐完監啦,但我唔會踢爆佢哋,仲歡迎佢哋嚟返工,因為社會好難接納犯過事嘅人,我同佢哋一齊落街派傳單,可以傾偈,慢慢教導佢哋唔可再犯事,教埋佢哋理財,唔使欠落周身債,如果等錢使,可以借埋糧俾佢哋!」老闆咁做為乜?因為佢都試過破產欠落周身債,人生由高峯跌落谷底,更體會度年青人的難處。

好似係故事三:
一間食品公司,在偏遠地區的生意一向較差,但老闆並無亂咁捽數,反而親自落舖同前線員工跑數:「我同班後生仔講,不如咁啦,我試吓一日跑一萬蚊數畀你哋睇,如果我做到,你都都試吓啦,跑到五千就已經夠啦!」佢覺得後生仔並非「唔捱得」,只係需要適當的動力去提高工作興趣:「例如講笑咁鼓勵佢哋,今個月條數唔可以輸俾銅鑼灣!」佢又覺得年青人犯錯,唔一定要炒魷魚,只是每個人都合適的工作崗位:「例如新同事做收銀,我會試吓放多幾百元入收銀箱,如果埋數後佢冇拎嗰幾百元出嚟,即係佢收埋或計數有問題啦,咁我咪調去做貨倉或者其他部門囉,一來免得將來再犯大錯,二來畀機會佢繼續工作。」

總括嚟講,要做一位與時並進的老闆,要貼地追緊社會,不過同樣出現一個大問題,就是加人工,佢哋都覺得香港人最鍾意睇人「仆低」:「如果今年公司賺大錢,我全部人加三成人工,其實未必每個人都開心,有啲覺得自己好勤力做到成績嘅員工,會認為隔離嗰位加三成係唔應該,會唔開心。如果人哋只係加一成,而佢加兩成,佢反而會更開心!」香港人好似黃子華嘅「魚蛋論」一樣咁可悲。

斯郎
本欄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