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浪迹遊蹤】
養生樂活,適時適種,是許多人對花蓮生活的想像。中央山脈前的吉安鄉就有這樣一個故事:曾經患癌的台北阿姨陳櫻美,透過原住民飲食智慧啟發,鑽研出獨特野菜食養之道,把毫不起眼的路邊野草、餵食牛羊的牧草搬上餐桌,炮製出美味野菜火鍋宴饗,以大自然食材打開食客第二味蕾。
走進花蓮吉安鄉,到櫻之田野休閒養生館走一轉,吃台灣人之間相當有口碑的野菜火鍋。初以為櫻之田野與一般主打農家田園風味的餐廳無異,誰知野菜的食養智慧卻超出想像。甫進餐廳,直入眼簾的是一籃籃新綠油潤的野菜,刺莧、五爪地瓜葉、紅鳳菜、龍鬚菜、昭和草,名字都很陌生,「別人以為是毫不起眼的雜草,其實它們營養價值非常高,毋須農藥肥料,天然健康,礦物質和纖維也比很多蔬菜豐富。」由老闆陳櫻美道出野菜妙處最有說服力,她正是透過這些山邊野草重拾健康。
陳櫻美原在台北從事美容美髮業,後來罹患甲狀腺癌,手術後搬到花蓮靜養,「來到花蓮後,我想吃健康的東西幫助身體復原,但走遍超過190間餐廳,發現沒一間可以吃到天然食物。我一直有種菜,但常被蟲吃光,有次看到附近原住民種的菜特別新鮮嫩綠,他們說是野菜,是老天爺種下來的食物,不用自己種便能吃。」受原住民啟發,陳櫻美開始認識它們的功用療效,試做不同菜餚,邀朋友試食,最後以菜園結合餐廳,推廣野菜食養觀念,「食野菜讓我身體變好,我研發野菜火鍋,用最天然之物來當湯底,跟一般大魚大肉地吃火鍋不同。飲食習慣改變,讓我身心舒暢,也就想跟大家分享。」
先菜後肉 用餐有次序
田園結合餐飲,食客能在野田間採菜,即摘即食。田野種養了二十多種野菜,陳櫻美指,野菜原則上無法靠人手種,大部份時間野菜種子在田中自行飄散生長,隨風飄落,風吹到哪裏,它就生到哪裏,因此每季收成的野菜都有不同,順應自然。田裏處處是寶物,常見的有降血壓血糖的龍鬚菜和地瓜葉;較少見的昭和草,根莖葉花都可用,清血養心,潤肺降壓;龍葵解熱鎮痛、治慢性炎症,連牛羊吃的紅牧草,因有豐富礦物質,陳櫻美索性加入野草湯包當湯底。
用餐前,餐廳員工會跟食客解釋用餐次序──先小酌梅子醋,醋被人體吸收後會變成鹼性食物,中和身體的酸性體液;另外菜亦屬鹼性,先食菜可中和體內酸鹼度,用餐後不易胃氣脹,因此應先吃菜後吃肉,再吃飯。以七葉蘭等野菜做的火鍋用野菜草包,可減低火鍋中因長期熬煮肉類而釋出的purine(嘌呤,台譯普林,是誘發痛風的一種蛋白質)。餐廳主打菜單之一蓮花野菜火鍋,由野菜草包加黨參、百合等藥材煮成,野菜草包是陳櫻美自家研發,由附近農會工場以紅牧草、刺五加、七葉蘭、枸杞根等野菜製成,陳櫻美解釋:「野菜味道比蔬菜強烈,特殊氣味雖能減少蟲害,但很多人因草腥味而不愛吃。我發現只要三種以上野菜一起煮,便能中和氣味,把野菜變成草包煮湯,更省卻熬湯時間。」
食用前先在鍋裏放入香味撲鼻的九品蓮花。這些蓮花由餐廳附近的蓮城蓮花園供應,每天由場主郭昭安新鮮採摘,蓮花底部含植物骨膠原蛋白,花心有植物胎盤素,滋潤美顏。新鮮野菜亦不可缺,陳櫻美建議先把五種野菜一起放入鍋,比單煮一種野菜更好吃,「昭和草味道較重,紅鳳菜有補血補鐵功效,再加入刺莧、五爪地瓜葉和吉安鄉三寶之一的龍鬚菜,味道就能融合了。」配客家湯丸、曼波魚手打魚漿、花蓮鮮豬肉、鯛魚和山雞雞腿肉等鮮食材,營養爆燈。呷一口湯,蓮花味不突出,湯底透着一絲藥材味,味道清潤回甘;試吃滾軟了的野菜,較一般蔬菜帶澀,但湯頭驅走腥羶草味,清爽得來不油不膩,從未試過吃火鍋後腸胃反而暢快。
養生合菜套餐 每位$94(四人以上)
包蓮花野菜火鍋及四道菜。陳櫻美原是客家人,因此餐廳有風味菜餚供應,採用花蓮在地食材新鮮製作。
火鍋用野菜草包 $79
以牧草、刺五加、七葉蘭、枸杞根等野菜加工製成的野菜草包,能省卻每天熬火鍋湯底的時間。
櫻之田野休閒養生館
花蓮縣吉安鄉福興村福興七街8號
Travel Memo
簽證:
持特區護照或BNO均需簽證,可在網上免費辦理,查詢: http://bit.ly/1uyXoHe
機票:香港快運直航台中,單程票價$208起,已連稅。
匯率:1港元約兌4.2元台幣,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鳴謝:香港快運
記者:王秋婷
攝影:潘志恆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