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報告:譚耀宗無打尖 僅指偏離程序 隻字不提處分醫護

伊院報告:譚耀宗無打尖 
僅指偏離程序 隻字不提處分醫護

【特瘜特割】
【本報訊】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前主席譚耀宗今年5月,獲特權打尖在伊利沙伯醫院做切除左耳瘜肉手術。伊院調查小組昨公佈報告,指譚與涉事醫生及護士於社交場合認識並談及自己耳部問題,譚未有按程序預約專科門診,由醫護安排他10日後到門診診症及同日做手術。報告不認為譚有打尖,只承認預約安排偏離慣常程序;至於護士安排譚及其妻使用員工通道及休息室的做法,是不正常及非必要。報告沒提及處分,料涉事醫護人員不會被停職。
記者:陳沛冰 于健民

調查小組主席何曉輝(左)稱譚耀宗事件不涉政治或利益聯繫;旁為伊院行政總監盧志遠。 朱永倫攝

據悉,涉事的頭頸外科副顧問醫生陳志滿於事發後休息一段時間,現時如常上班。調查報告指,一名外科副顧問醫生及一名護士長今年5月22日,於一個社交場合遇到譚耀宗,之前他們不認識譚。譚詢問醫生其左耳病變,醫生現場初步檢查,着譚找外科醫生切組織檢查。譚是伊院舊症病人,決定在伊院做手術。

稱譚屬緊急個案

5月24日該醫生及護士安排譚一周內到專科門診診症,但譚沒按程序預約專科門診。5月31日譚帶備文件及繳交費用後到專科門診,該醫生檢查後確定要切除組織檢查。醫生查詢日間手術中心當日有否空檔,4宗局部麻醉手術中一名病人「甩底」,故安排譚即日做手術。報告指,因譚耀宗是公眾人物,為保障其私隱及維持門診秩序,該名護士長聯絡手術室護士,安排譚及其妻經員工通道入手術室,手術約7分鐘,其間譚太在員工休息室等候。

涉打尖割瘜肉的譚耀宗上月初左耳貼有紗布。資料圖片

用員工通道非必要

調查小組主席何曉輝表示,沒證據顯示事件涉及政治或利益聯繫,病人沒向醫護人員施壓。病人須憑醫生轉介信等文件預約專科門診,但譚到專科門診當日,該醫生才後補轉介信給譚。雖然無規定轉介信不可由負責診治的醫生簽發,但今次預約安排偏離慣常做法。
何曉輝強調個案不存在打尖,按指引譚被分類為緊急及第一優先屬合理,第一優先病人於預約後14日內獲診治;譚是於醫護人員認識他10日後獲診治,與正常預約時間相若。第一優先病症一般是癌症、有生命危險或隨時有突變,但何指不便透露譚的病況。由於譚的手術較簡單,才被安排當日做第一宗手術。
對於是否偏袒醫護人員,何表示,需公平及客觀處理事件,涉事醫生有酌情權安排手術。護士安排他們經員工通道入手術室是出於好意,但做法並非必要,護士可安排病人到較靜的地方等候及家屬戴口罩等。
報告沒提及處分問題。該院行政總監盧志遠再次致歉,他指涉事醫生、護士長及手術室護士均有責任,會按人力資源條例跟進。醫護人士停職需牽涉重大事件,如影響病人及醫院安全,今次事件沒此問題,意味不需停職。盧指若在社交場合發現對方有身體問題,應建議向家庭醫生求診,憑轉介信到專科門診排期。
譚耀宗昨發聲明,指對報告沒補充及沒評論,感謝伊院醫療人員。據悉,涉事醫生拒絕向小組交代有關社交場合種類,委員會了解該場合有其他伊院醫護出席,並非政治或醫療場合。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批評報告未有提及醫生有否與譚耀宗私相授受,沒有提及處分,難以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