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過後,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借公開論壇發表七大香港願景,包括司法獨立、保障自由、推動民主、多元經濟、廣納人才、優質城市,以及建立和諧共融的關愛社會。其中以「重啟政改」最為矚目。林鄭說:「熱切希望下屆政府有足夠條件、環境、氣氛重啟政改」。
一年前推動政改的時候,林鄭說過:若方案被否決,「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啟政改。當時梁振英也有類似說法。事隔一年,林鄭的態度有戲劇性的大轉變。
早前,林鄭不止一次表達任滿後告老歸田相夫教子的意願,對當官生涯似乎已經意興闌珊。到後來,口風開始有些微鬆動,特別是今年5月到四川抱熊貓,與隨行媒體高層茶敍,還騷出與習近平握手的舊照。當時記者問她會否參選下屆特首,林鄭未有把大門完全關上,說十二、三個月後才回應這個問題。林鄭說這番話,距今天只兩個月,如果真的去意已決,還抱着虛無縹緲的「重啟政改」願景來幹甚麼?
林鄭的演講內容,與其說是香港願景,不如是說施政藍圖。雖然還未夠詳盡,但方向清晰,強調法治民主自由,香港人「啱聽」,也能討好香港中產知識分子。
林鄭在這個時候公開她的準「施政藍圖」,希望釋出的政治訊息是甚麼呢?又是否表示,已獲北京開綠燈入閘?王朝統治者的心意「冇路捉」,亦無人能說得準,揣測更是浪費時間。
爭特首之心未死
林鄭今次發表香港願景,算是表態,反映她更上一層樓之心未死。從側面觀察,這等於中央政府還未對來屆特首人選一錘定音。有建制人士曾經表示,上屆特首選舉時,曾有中央官員勸說,不要把門封死,不要斷言不會參選,要營造百駿競走的選舉氣氛。林鄭今番表態,根本就是重演當年的戲碼,在習近平未就來屆特首人選正式拍板之前,造成一個「人人有希望」的氣氛。
林鄭的願景,特別強調司法獨立、保障自由、推動民主,在今天的政治氣氛下,聽起來相當諷刺,連林鄭自己都沒有把握。
銅鑼灣書店事件擾攘大半年,林榮基公開爆出被失蹤的真相,又因人身安全受威脅缺席7.1遊行,白色恐怖籠罩香港。有建制人士為中央辯護,形容寄禁書上大陸等同運毒品。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更指控,在香港出版攻擊大陸的書籍是破壞一國兩制。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反駁,借用王光亞的邏輯,內地官員對香港法制政治說三道四,批評法官,終審庭結構,這些言論在香港出版,又會否侵犯「一國兩制」?面對9月立法會選舉,雖然中央近月大吹和風,但銅鑼灣書店事件,反映極左思想仍然主導中央對港政策,維護港人免於恐懼的自由,舉步維艱。
「一國兩制白皮書」反映對港的極左政策,觸發佔領運動的人大「8.31決定」,結果逼出激進的本土主義和繼之而來的港獨思潮。這兩個對港政策的緊箍咒一天仍然健在,林鄭提出重啟政改,只是建立在浮沙上的願景,猶如虛幻的海市蜃樓,氣候一轉,馬上消失。
林鄭在這個時候拋出治港七大願景,反映爭取特首大位的心仍未死,門仍未閂。港英政務官出身的林鄭,亦藉此試水溫看看民間的反應。但殘酷的事實卻告訴我們,香港行政長官的確是由一人一票產生──習近平一人,一票決定!
吳志森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