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係咁,三歲都識,八十歲卻做不好的比比皆是。有十個英文字,我們一定識,然而社交媒體專家AudienceBloom行政總裁Jayson Demers 就解釋我們未必用得其所,但只要掌握得法,反而可以提升我們的號召力。
1. "Because"
常要人家答應你,你都得說個原因,叫人嫁給你,也得要說because i love you 或者我很需要你之類,排隊打尖人家讓不讓一件事但都要說「趕時間」,理由人言言殊,但目的就只有一個,不肯說because的人,未免太霸道了。
2. "Thanks"
人們幫你做完一件事,唔好多謝都無聲,尤其是同事之間,以為工作就「老奉」,一個thanks吞咗落肚,毫無感激之心,下次人家幫你做事,就沒有那麼爽快了。
3."You"
同樣道理,不要經常我我我的「給我因為我需要」,把焦點放在對方,「給你一個可以提升你能力的機會好嗎?」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因為沒有你,哪有我?
4."If"
If、What if、假使...等等都是可能性的代名詞,你要有不一樣的結果,就要學胡適說,大膽假設,「若我們行舊路,一切都會這個模樣,但試想我們若試試plan B,說不定能提高盈利。」
5. "Could"
溝通常用could,不要won't 和never掛在咀邊,也同樣為自己爭取可能性的空間。上司硬要塞一堆工作給你,你也可以用could去爭取一些有利自己的條件,「我可以試試看,但你得多給我一點時間完成。」
6. "We"
多用We跟You一樣,就是將焦點從自己身上移到大家身上,不會顯得自己很自私的,你不是單單為你自己做事,而是為大家做事,潛台詞就是我們都贏了,人人抱括我自己,都會贏。
7."Together"
說完「我們」,離不開接著說「一起」,together we ...... 怎樣怎樣,也是讓大家更加投入和融洽。
8. "Fact"
那位老毛常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的基礎當然就是fact ,是事實,有了事實,跟人說是事實,你的說話自然有說服力。
9. "Open"
跟人共事,要開放,那樣才會有商有量,open to discussion,不要事無大小都no 或者never 掛在咀邊,要記著,你多聰明,也不一定是對的,你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
10."Will"
Will之所以很有威力,是因為我們說了以後,就要將這個未發生的事件令它出現,我們通常很少會說「我會」怎樣怎樣,尤其是跟工作有關的事,因為Will背後都是一個行動的承諾。
參考資料: https://entrepreneur.com
記者:陳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