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專訪】
「筆記簿中名牌」的Moleskine產品動輒賣過百元,惟品牌亞太區零售主管兼中國區總經理Martin Croteau接受訪問時強調,品牌並非奢侈品,是「賣創意、簡約」;現代人手執紙筆的機會越來越少,公司亦要變招,他直言數碼化是傳統紙業的大趨勢。
記者:江靖然 范穎琛
筆記簿名牌Moleskine「賣簿賣到上市」,2013年在米蘭掛牌,市值一度達4.9億元(歐元.下同)。雖然股價其後潛水,但去年業務表現不俗,營業額及純利分別增長29%及43.6%,至1.28億及2,840萬元。Moleskine九成生意來自紙製品,去年經營利潤率高逾三成,賺錢能力甚至比Prada(1913)及Tiffany還要高。
Moleskine的筆記簿主要產自中國及越南,最便宜也要逾百港元一本,縱然品牌的價值難以衡量,但同樣是筆記簿,文具店十多元就有交易。Croteau認為,Moleskine與別人最大的分別在於品牌歷史,強調創新和簡約的理念,追得貼潮流之餘,價格亦是很多人能夠負擔:「Moleskine的定位是創意的載體,所有人都是我們的目標顧客,不局限於設計師。」
傳送簿上文字到平板電腦
在數碼化的年代,不少文具漸被電子產品取代,就連Croteau受訪時隨身的也是平板電腦,Moleskine近年亦要回應投資者有關紙業逐漸式微的質疑。Croteau表示,為迎合顧客口味,品牌近月亦要推出結合紙本與智能原子筆的新產品,用家於筆記簿上書寫,透過筆頭的隱形鏡頭,便可將文字傳送到平板電腦中的應用程式。Croteau認為,公司創新是迎合時勢,但強調傳統紙張仍有價值,「不能被取代」。
目前Moleskine連批發在全球擁有逾2.7萬個銷售點。年內公司會在中國開4間直營店,香港及韓國則各開兩間,令亞太區分店數目增加至36間,佔整體直營店比重逾半。公司去年亞太區生意增幅最大,收入按年升近38%。記者周日在開業僅半年、位於灣仔利東街的Moleskine分店觀察,人流算暢旺,但大多只看不買,有受訪市民稱未聽過此品牌,認為產品有趣,惟價錢偏貴。
Moleskine去年底於日內瓦機場開設咖啡店「MOLESKINE CAFÉ」,今年會在米蘭開分店,Croteau指如有合適地點及租金,或考慮到香港開店。
【市民意見】
麥先生:「感覺上係外國嚟,以一本有design嘅notebook嚟講(價錢上)差唔多。」
Candy:「(數碼新產品)幾得意,但成set要千幾蚊略貴。有時用紙筆,但喺公司多數用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