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先生不寫專欄,寫了這本書。
書名《蘋果樹下》似故意的,用了個名副其實的專欄名,歸休前董先生編的週日副刊用過。記得蘋果樹下專欄最初叫Always on Sunday,後來改叫Sunday Afternoon,都很董橋。再後來叫蘋果樹下,維持了三四年,每星期兩大版,成了近些年副刊的奇葩。就我所知,作者寫完蘋果樹下,再把文章結集成書的有好些,董先生的《橄欖香》《克雷莫納的月光》《夜望》《讀書人家》,楊凡的《楊凡時間》《花樂月眠》和近日上市的《羅曼蒂卡》,去年獲內地專欄作家大獎的毛尖,獲獎作品《有一隻老虎在浴室》,還有她後來的《我們不懂電影》,每一篇都是為蘋果樹下寫的,許禮平兩部《舊日風雲》,特別是他破解現代史大事「沈崇事件」一文,緣由和事態發展,都發生在蘋果樹下。劉紹銘鄭樹森古蒼梧梁文道鄭培凱李歐梵陳子善林青霞劉若英江青,他們有的是大學者、評論家,有的是大明星、舞蹈家,聽說好幾位出書時,都想過用「蘋果樹下」做書名,雖然蘋果樹下的香港作者居多,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也不少,劉大任在北美、劉若英張大春楊照蔡登山在台灣,周有光過了一百歲有段時間還每週見報,周先生見過辛亥革命,是所有人的前輩,蘋果樹下的編輯見過他用的八十年代中文打字機,是所有中文電腦的前輩。邵洵美的千金邵綃紅寫了很多篇邵洵美,韓寒最漂移的雜文都見於蘋果樹下……停刊兩年了,董先生有時候約老作者喫茶聊天,都說那是一場流動的盛宴。
專欄蘋果樹下已成往事,董先生的這本《蘋果樹下》,沒有牛頓,出版前也不見於《蘋果日報》,一開篇談的竟是《蘋果樹》。但為什麼是Daphne du Maurier的《蘋果樹》,而不是John Galsworthy的《蘋果樹》,董先生說,不為什麼,因為他四十年前在倫敦讀的就是Daphne du Maurier、維琴尼亞吳爾芙、弗萊明、阿加莎克莉絲蒂……還有劉殿爵老師借他讀的愛德華馬什《一些人一些事》。
《蘋果樹下》寫的都是真人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