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我成日諗,個女嘅明天會係點呢﹖」眼眶泛着淚水的阮佩玲說。女兒甫出生便患上罕見疾病、腦部長滿腫瘤,只能癱在床上不斷抽搐;身為人母的她,決定為愛女賭上人生最重要一注,帶她往美國接受成功率只有七成的手術。雖然女兒捱過手術並長大成人,但至今仍需依靠藥物控制腫瘤生長,其他器官有陸續長出腫瘤的風險,她擔心愛女終會成為悲劇主角,「我會陪佢過一日得一日」。安慰的是,女兒最近的水彩畫作獲獎,作品更會印製成紀念版小全張郵票。
記者:于健民
故事從18年前開始。阮佩玲稱,瑤瑤出生時未有異樣,惟至5個月大,就不時突然全身抽搐,「一個月抽百幾次」,且無法活動身體,只能24小時卧床。私家醫生為瑤瑤檢查,懷疑腦部病變,轉介至瑪麗醫院腦科進一步檢查;但經多次診症,半年後方發現她患上極為罕見的結節性硬化症,因為基因變異令左腦細胞過度增生,並形成多個腫瘤,影響說話、思考、活動能力,也是身體不由自主地抽搐的原因。
手術後影響學習能力
當時本港未有藥物抑壓病情,阮苦無解救方法,「頭3、4個月真係好抑鬱」;更甚的是,朋友對她的堅持報以冷待,「你個女病到咁,冇將來,唔值得用咁多錢醫」。但阮的信念未被撼動,她花60多萬元,帶着20個月大的瑤瑤往美國接受手術。「去之前知道成功率得七成幾,但都要博一鋪」,她特意在出發前拍下全家福,「驚佢返唔到嚟」。
手術需割開瑤瑤頭骨,確認左腦的腫瘤位置後由醫生動手切除,再縫好頭骨。「睇住佢頭骨開咗,腦、頭好腫好腫,我幫唔到手,心好痛」。雖然手術成功,但後遺症接踵而來,瑤瑤的說話、學習能力均未如常人,有自閉傾向及輕至中度智障;綁鞋帶、穿衣服等簡單動作,教了多年仍會忘記。
抗抽搐藥物效用不大
阮佩玲的大女健健康康,惟瑤瑤的病如晴天霹靂,縱使用盡心思照顧,仍難免有心灰意冷的時候,「佢個病比較容易發脾氣,有一次一手掃跌晒啲擺設,成地玻璃,我罰佢企出門口,罰到隔籬屋寫信話我唔應該咁教女」。及後阮改用以柔制剛方式,嘗試與愛女一起培養興趣,「係屋企得閒我就陪佢唱歌,可以訓練講嘢同記憶力。佢好鍾意。」訪問當天二人即席表演,瑤瑤本不願面對鏡頭,大力緊握母親的手,一會後就放聲高歌,唱着一些只有她倆才聽懂的歌詞。
除了唱歌,瑤瑤近年也鍾愛畫水彩畫,雖然只是臨摹他人作品,但每每能在自己的畫作找到與眾不同的動感、風格,「初初老師唔敢教佢,怕唔識教,而家老師成日讚佢畫得好好,有觀察力」。瑤瑤3月更憑着一幅描繪兩尾錦鋰爭妍鬥麗的水彩畫,成功在世界關顧自閉日的郵票圖案設計比賽獲一等獎,作品將會印製成紀念版小全張郵票。
不過,瑤瑤正要面對人生另一大關卡:其他器官也受到細胞不斷激生影響,去年就診斷出腎臟長出水囊。阮表示,過去多年服用的抗抽搐藥物已效用不大,近年新興的標靶藥物雖有效,卻每月需近兩萬元。
阮佩玲說,瑤瑤獲挑選參與香港大學為期兩年的標靶藥試驗計劃,暫時可獲免費醫治,「但兩年之後又點呢﹖」她說,人生最大願望有二,一是瑤瑤能健康快樂地活到老;二是政府及早為標靶藥納入藥物名冊及提供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