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成大器必先刻意苦幹 - TC

What we are reading:
成大器必先刻意苦幹 - TC

成功須苦幹,最少要一萬小時。成功秘笈《異數》引用三位人類技能專家對一群德國小提琴學生的研究,認為天才被過譽,更全屬虛構。任何領域的翹楚必曾磨劍經年,跨越由這個「奇妙數字」把關的木人巷,才能登峯造極。即使天生智商或身形較高,在學術或運動有先天優勢;又或「贏在射精前」出生合時,自小在季節性選拔佔先;若未曾經過長年累月的刻意練習,贏在全人類之前的莫札特亦不會招來Salieri的妒忌。
主持該經典研究的心理學教授Anders Ericsson今年4月夥拍科學作家Robert Pool出版新書《Peak: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總結30年學術成果。這位人類技能專家指出,雖然 Malcolm Gladwell的「一萬小時定律」過份簡化及引伸他們23年前的研究,成功絕無僥倖,神童奇人的天生異稟都只是坊間流傳的神話。反之,人體和大腦擁有無窮可塑性,即使資質平常亦能在某些領域追求卓越,甚至突破極限。
在教授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實驗,成就中游的大學生Steve Faloon經過教授親自訓練二百多課之後,數字記憶力在兩年間飛躍至82位元,打破當時的紀錄;另一位受訓學生則止於20位元。Steve的成就顯然歸功於他自創的方法,Ericsson稱為「有目標的練習(purposeful practice)」:有目標地開展計劃,在舒適地帶之外不斷迎難而上但不過份冒進、監察進度及想辦法保持動力。
在其後的重複實驗中,Steve的長跑夥伴Dario得益於隊友分享的心得,在更短時間之內突破人類極限,能記憶100多個數位。比對Steve和Dario的突破,教授洞察到「有目標的練習」若能在一個成型的領域中發揮,學生在已掌握有效訓練技巧的導師幫助下,更刻意地全身投入,通過測試和比賽等反饋主動地逐一改善各環節的技能細節,不但能成大器,前途更無可限量。時至今日,已有數十人超越Steve和Dario的水平,能記憶至400多數位,Ericsson認為就是得力於由「有目標的練習」提升至上述形式的「刻意練習 (deliberate practice)」。
常人連電話號碼也記不牢,但象棋高手卻能蒙着眼同時和四十多人對弈,只輸兩局。任何優秀技能,由驚人的智力奇蹟,到Heifetz在琴把上飛舞或Louganis空中多次轉體翻騰等肢體魔法,都依賴大腦發揮思維潛力。在刻意練習的過程,學生既需要不斷創造技能細節的「思維意象」,同時亦依賴由意象反饋的訊息以持續改善。西方古人以memory palace大法讓大腦牢記大量短期記憶輸入的訊息,就是思維意象技術之一。人的大腦擁有無窮的適應力,能透過刻意練習建構更好的思維意象,從而開拓可能性及改善表現。 因此,思維意象的構建是成功秘笈中的絕招,本書的基石。
人間真的沒有天才?「人總想相信生命中有魔法,不一定完全受制於死板沒趣的現實世界。有甚麼比天生異能而毋須苦幹更美妙?」可惜,Ericsson 30年的專注研究告訴我們,先天條件如IQ 、體形或出生月份只能提供短暫「起跑」優勢,人類殿堂裏的每一位能者,都曾「刻意練習一萬小時」,沒有例外。

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