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萬人參加7.1大遊行,只是揭開決戰689的序幕,最終的決戰當然是9月4日的立法會選舉。港人能否踢走梁振英,既取決於市民能否充份發揮選票力量,踢走更多保皇黨,也取決於中共是否繼續假裝看不懂ABC(Anyone But CY)。如果中共能夠放下面子問題、放下鬥爭成見,不難看懂ABC是降低中港衝突、維護中港利益的第一步,也是代價最低的行動。
面子問題致養癰為患
對於港人強烈要求梁振英下台,中共高層早已耳熟能詳,官方喉舌新華社報道2013年元旦遊行時,就寫明市民「提出行政長官梁振英下台、落實全民退休保障和捍衞言論自由等訴求」。來港收風的京官也不斷表示,中共並不介意換馬,但為甚麼蹉跎四年,梁振英還能享受其特權,甚至決意在9月立法會選舉後宣佈角逐連任?
中共假裝看不懂ABC,一是面子問題,擔心中途再換馬,有損當年拍板特首人選的習近平的面子,也有損中共的面子;二是人選問題,擔心沒有令泛民陣營和親共陣營都能接受的人選,不能平息香港的內部鬥爭及中港鬥爭。這種面子政治、鬥爭政治,是中共的慣性思維使然,同時小看了香港問題的複雜性,小看了梁振英的小人伎倆,以為香港問題相對於高層權鬥只是小事、梁振英是板蕩忠臣,以致養癰為患、積重難返。
ABC已成香港共識,梁振英的任期也只剩一年,習近平如果真要顧及自己的面子,不致於明年來港出席回歸慶典時陷入草木皆兵、怨聲載道的尷尬,是時候讓梁振英放棄連任夢了。習近平自2007年10月執掌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及2012年出任中共總書記後,在香港問題、中港關係問題、一國兩制問題上的貢獻及建樹仍然欠奉。當年他支持以梁換唐,結果香港日趨禮崩樂壞,無異於被打臉打了四年,如今棄梁,既是還香港一個希望,也是為自己在中港關係史上留下光彩一頁創造機會。
中共遲遲未能決心棄梁,除受高層權鬥影響,還受到特首新人選的困擾。前三任特首,背景分別是商人、公務員、專業人士,未能善始善終,甚至是未上任已頻爆僭建等醜聞,令中共對下任特首的背景頗費思量。
人才凋零是拙劣藉口
的確,三任特首各有各問題。董建華可以管理一間家族公司,但不等於可以管理一座城市、一個社會。曾蔭權可以帶領一支優秀的公務員隊伍,但那是因為有良好的制度、良好的隊員,一旦面對隊伍外的環境就會自暴其短。梁振英是根正苗紅的專業人士,但因此犯上共產黨的通病,自以為有黨的堅定支持就可以為所欲為,結果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到頭來民怨沸騰,他儼然成了「港獨之父」。
三任特首的失敗,有個人能力、品性問題,但關鍵在於中共要的是聽話的、順從其旨意的人,而不是首重管治才能、對香港的忠誠,因此只會吸引梁振英這類聲稱N屆不選的政治投機客,而原本有心為一國兩制、為香港繁榮穩定貢獻心力的人士就越來越心淡,以致現時明面上看不到有眾望所歸的特首人選。
但是,只要中共不再死要面子活受罪、放寬下屆特首選舉,不再剝奪香港特首維護一國兩制、維護香港利益的權力,香港就有機會湧現有心有力的政治人才。國際政壇的演變也顯示,從政人士的背景、是否聲名顯赫並不重要,冰島總統約翰尼森(Gudni Johannesson)、台北市長柯文哲都是政治素人崛起的明證,香港也有政治素人徐子見在區議會選舉中擊敗鍾樹根的先例。可見,以香港政治人才凋零去否定ABC的共識,只是拙劣的藉口。尊重香港民意,尊重香港核心價值,是一國兩制可以延續的基礎,也是特首可以勝任的基礎。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