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零售瀉8% 連跌15個月6月表現料更差 部份商戶勢縮規模

港零售瀉8% 連跌15個月
6月表現料更差 部份商戶勢縮規模

【本報訊】5月本港零售總額跌8.4%,是連續第15個月錄得下跌,跌幅亦較4月擴大。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坦言,上月初會員反映五.一假期銷情理想,原預計跌幅可收窄至5%,但實際情況明顯令人「失望、覺得突然」。他指有會員透露6月表現更差,「幾肯定會係雙位數跌幅」,料部份零售商「無可避免要縮減規模」。
記者:江靖然

本港5月零售總額按年跌8.4%至357億元,跌幅較4月份的7.5%擴大,惟略勝市場預期跌8.8%。鄭偉雄在電話會議中表示,不少會員反映五.一假期表現不俗,但假期過後銷情回落,加上月內訪港內地旅客(過夜及非過夜)跌勢加劇,使零售總額跌幅又再回升。

5月本港零售總額跌8.4%,連續第15個月錄得下跌。 何頴賢攝

減價無效 業界頗擔心

他估計,內地旅客消費模式改變、本地消費轉弱及市民出外旅遊,相信6月表現「唔會太理想」,或錄雙位數跌幅,7、8月暑假檔期則跌8%左右,又指「大減價都幫唔到件事,業界都幾擔心」。鄭稱,早前料本港零售明年見底,但以目前情況而言,可能要到2018年才回穩。
鄭偉雄不認為本港零售業會有大洗牌,但認同業界要接受現實,「無論係心理定經營上」需適當調整,部份無可避免要縮減規模。另對於有零售商裁減員工,或縮舖變相刪減人手,鄭偉雄指暫未見有大量裁員及關舖潮,惟有部份零售從業員則轉投身其他行業。
有分析及旅遊業界人士均認為,零售市道持續減弱及本港消費下降,與外遊人數增加及旅遊成本下降有直接影響。
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表示,市道不景,商家要減價促銷是必然的事,但由於海外旅遊選擇多,不少市民寧願到外遊購物,「本港經濟面係有惡化,但我認為唔係咁差,反而因為網購及外遊等替代效應,呢個影響更深遠」。

外遊增多 礙本地零售

縱橫遊執行董事袁振寧指,近年香港外遊人數續升,尤其是廉航及網上旅遊平台出現,「就算係後生仔,現時去旅行都容易咗,幾百蚊都去到日本」,故認為市民轉而出外使錢亦合理。東瀛遊(6882)執行董事禤國全亦表示,港元強勢促使更多市民到海外旅遊購物,因此對本港零售有一定影響。禤國全更認為競爭加劇,日後或出現更多減團費情況。
楊宇霆認為,本港勞工市場及工資水平仍穩定,整體經濟未有通縮壓力,但「個別行業好似奢侈品,同埋內地旅客消費相關等,係一定會scale down」;雖然去年基數較低,但對年內零售銷售不感樂觀,較難由負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