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多得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堅持「發展經濟硬道理」,開放讓外資進入內地營商設廠,不少本地印刷廠、製衣廠、電子廠、啤膠廠由香港遷移到珠三角地區,食住中國經濟急速發展、勞工及土地成本低廉等優勢,享受了一個愉快的經營環境。
快樂的時光過得特別快,霎眼間一個廿年,中國經濟繼續向前,但各式各樣的稅項及勞保、人民幣升值等,搞到成本越來越高。另一邊廂,海外反壟斷法打擊中國出口貨品,歐美經濟轉差令需求大減,內憂外患下生意越來越難做,令到好多細廠仔縮細規模,甚至乎頂唔順執埋笠。
所以,近幾年廠佬有句說話:「今時今日仲未執笠已經係贏家。」淨係呢句都聽得出背後有幾咁令人心酸。
直至上年,811人民幣滙改急跌、美國憧憬加息令美元走強,油價及原材料平到笑,廠佬捱咗咁多年終於再見曙光(當然大前提是沒有為人民幣升值作大額對沖)!年尾埋單,收美金用人仔的玩法終於着數番,淨係滙差都可以賺多一成;仲未計本身原材料價格下跌、美國經濟復蘇、越來越多自動化等等因素。所以最近公佈的廠股業績都相當靚仔,做電子產品及伺服器機殼的嘉利國際(1050)、專做代工波鞋的信星(1170),甚至沉咗好耐的印刷股星光集團(403),共通點是收入沒有大改變,但毛利率改善咗,又賺多咗,開心晒!
上周英國脫歐,環球資金又再追入美元資產,美金繼續升呀升、人仔繼續貶呀貶、銀行開水喉借呀借,不知不覺,廠佬的後快樂時代又再度來臨了。
越野兔
https://www.facebook.com/Sailorrabbit/
本欄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