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果籽】永遠的水手服

【讀書好×果籽】永遠的水手服

看見橋本環奈主演《水手服與機關槍》電影海報,一時間彷彿又回到八十年代。
日本高中女生水手服,對香港男士的啟蒙,應來自1981年改編赤川次郎小說的電影《水手服與機關槍》,短髮的藥師丸博子穿上白色水手服,手提機關槍,迷倒不少男生,2006年同名電視劇由長澤正美穿着水手服,2016年版則改由橋本環奈主演,水手服高中美少女就像永遠的女神,歷三十多年不衰。大阪市長橋下徹2012年被爆婚外情,小三指市長多次要求她穿上高中女生制服給觀賞,但市長竟然沒有迴避這癖好,公開表示難道叫家中的女兒穿給自己看嗎?十分理直氣壯,這種事若在香港發生,定必譁然,當日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說日本學生制服好好看,已經令大家發出詭異的笑容。

高中女生制服、水手服、格仔裙,究竟是如何由制服演變成為性慾對象,在不同時代,高中女生制服又有甚麼社會文化的意義呢?《裙裾之美:日本女生制服史》是一本嚴肅的文化史研究,作者難波知子,是御茶水女子大學研究員。作者提出一個有趣的觀察:校服曾經何時,是予人一種束縛感,但八十年代開始,仿女生制服成為了時尚,「對於女高中生們自願穿制服的心理難以理解,同時對她們不是『被穿』,而是主動『穿』的態度產生了興趣。」作者發現以前被視為管理象徵的制服觀念,逐漸轉變為「展示自我的時尚」。

2006年《水手服與機關槍》電視劇由長澤正美主演。

初代水手服女神藥師丸博子,當年迷倒不少男生。

象徵西化與時尚

其實,日本高中水手服自1930年被選為指定五種標準服之前,根本就是潮流時尚的象徵。明治維新後日本成立女子學校,制服起初是穿和式上衣,下身穿褲子,這種和式打扮本身沒有問題,但明治初年希望快速西化,移風易俗,洋裝在社會抬頭,政治家都穿上燕美禮服頭頂高帽,洋裝潮流同時衝擊學校,但奇怪地方是究竟為何由穿西式長裙,最後變成水手裝呢?轉變關鍵來自基督教宣教士辦的私立女校。首先指定水手服為三年級以下制服的是愛知縣金城女子學校,該校主任洛根參考女兒擁有的一套海軍制服而設計,另一間基督教私立福岡女子學校,校長推廣學生運動,但女生穿和服草鞋十分不方便,也受到家長批評,於是女校長以自己一套深藍色水手服作藍本,設計新式女生制服。另一搞笑原因,是其他女校的洋裝制服連身裙,被取笑似足東京巴士售票員,所以被稱為"Bus Girl",尤其在學校旅行時,遇到水手服的學生,更加羨慕不已。作者認為女生校服最終向水手服靠攏,是源於女生對水手服的憧憬,即西化及時尚。

基督教私立金城女子學校主任洛根,從女兒的水手制服得到啟發,設計出女生水手服。

青春行銷

女生制服的另一蛻變,是在八十年代,今天在原宿、池袋見到大班女生穿校服逛街,在七十年代難以想像,當時女生下課後是要換上便服才去逛街。原因是高中女生在傳媒塑造下,取得了新的社會地位,由原初代表弱小、受呵護及成年女性過渡期,變成有自己的獨特價值。1985年「小貓俱樂部」以高中素人招徠,潮流雜誌亦開始以女生做素人model,高中女生變成自主、青春、可愛符號。而另一個制服高潮也是這時出現,而背後推手,同樣來自私立女子學校所推出格仔裙校服,水手服是衫短裙長,而格仔裙則是衫長裙短加長襪,新制服立即成為傳媒焦點,也演變出仿制服的少女時尚。這時制服誘惑終於大爆發,在泡沫經濟援交當道下,女高中生由潮流變成性慾對象。
日本作家酒井順子評論指校服為何由壓抑個性自由,變成充滿性意味呢?她提出「三文魚籽配白飯」理論,即美味魚籽要配合簡單白飯,才突顯出其鮮味,用最呆板、壓抑、劃一的制服去將少女肉體包裝隱藏,這種吸引力才是致命。

難波知子作品《裙裾之美:日本女生制服史》,追溯明治維新至昭和年代女生校服的演進史。

撰文:劉細良
編輯:李寶筠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