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半山豪宅爆竊數字上升,但並非賊人「魔高一丈」,而是住戶保安意識明顯不足。記者邀保安專家到半山一帶了解,發現不少豪宅如無掩雞籠,平房只用圍欄及欄網阻擋竊賊,亦有豪宅使用視像鏡頭兼紅外線發射器雙重保護,卻難以發現賊人藏身處,而且若有樹葉或小動物經過也易觸動系統誤鳴。然而,熱能感應器卻在漆黑下也能辨別人狗,而現時保安系統已豐儉由人,一般屋苑也可安裝。
記者:伍雅謙
根據警方資料,今年首5個月,港島及山頂爆竊案已達11宗,超逾去年全年7宗的數字,警方指,部份案發單位雖然已安裝防盜設施,卻因經常誤鳴而被戶主關掉。記者跟隨專營保安器材的瑞典網絡視像公司Axis Communications人員到山頂一帶觀察,發現有平房只在圍牆上安裝帶勾欄網防盜,該公司澳門及蒙古區域銷售經理趙必達直言,「用塊厚布、一張棉被蓋住(欄網)已經可以攀過去」。
有豪宅則使用欄網、視像鏡頭再配合紅外線發射器三管齊下防賊。惟他指,位處山邊的豪宅,附近樹叢易成賊人匿藏點,山邊環境也容易受到小動物、樹葉及大霧等影響,觸動紅外線發射器而出現誤報的情況。有部份用戶便因誤嗚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而關掉或減低器材的敏感度,令賊人有機可乘。
他建議,保安系統應根據地形及住宅環境設計,譬如山邊或附近街燈不多的住宅,可使用熱能感應器,在完全漆黑的環境下,也能以熱能感應出入侵者的藏身處及分析身份,就算賊人「扮狗」潛入家居,也能辨別人狗之別,預先發出警報或追蹤拍攝賊人,減低誤嗚機會。
該公司香港、澳門及蒙古銷售總監李維康則補充,現時視像鏡頭已越趨清晰,未來的保安方向,已再非鏡頭清晰度,而是如何分析鏡頭拍攝出的影像及數據,能在賊人入屋前已作出早期偵測,譬如記錄路人在屋外的逗留及經過時間,分析是否「踩線」人士等。
他表示,今年該公司在家居安全監控方案的銷量較去年錄得雙位數字的增長,反映住宅用戶對保安器材的需求增加。他稱,保安系統豐儉由人,一般中階及高階保安方案,器材連安裝費由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並非獨是富豪的專利。如一般大型屋苑,只需在大廈出入口及平台等位置安裝保安器材,而光差較大的地方如停車場,則使用感光技術較高的鏡頭,並考慮鏡頭的燈光覆蓋率及補光情況,以免經常出現拍攝到賊人影像,卻因背光或光線不足而未能清晰攝到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