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35年歷史雅士餐廳易手 回流新老闆:始終香港最好

【飲食籽】35年歷史雅士餐廳易手 回流新老闆:始終香港最好

她,曾是新界區最時髦最高級的西餐廳。1981年在聯和墟開設的「雅士餐廳」,由於昔日附近有不少英軍軍營,幫襯的大多是洋人,或者非富則貴的圍村人,見證了殖民地最光輝的時光。久經變遷,今年四月這間老牌西餐廳賣盤易手。

餐廳屹立聯和墟35年,典雅白色外牆設計,在舊墟似乎顯得格格不入。白色的古堡式圓拱、黑色的雕花鐵圍欄是她的標記,三年前記者曾和老闆朱廣安做訪問,還記得他說:「當時開這間餐廳最少用了四、五年時間,由裝潢、菜式甚至是侍應制服均由自己發辦,我很喜歡跑馬地Amigo那些古堡式的圓拱形設計,我便偷師放在自己店裏,還把餐廳命名為雅士,與Amigo的中文名稱雅谷只差一字。」餐廳被稱為「粉嶺Amigo」,是今年70多歲朱老闆的心血。

「雅士最光輝是1981年至90年代,一到九七回歸就差了,以前營業時間好長,由早上八時營業至凌晨一時,全日客人都是爆滿的。」1985年入職的經理梁炳財說。「當時只有a la carte menu(散叫),我會在客人面前煮香橙班戟、愛爾蘭咖啡,只有在高級西餐廳才有,在八十年代,每人平均消費要百多元以上。」九七回歸後,英軍軍營撤走加上墟市關門,生意一落千丈,餐廳作出改革推出大量套餐,轉為走平民化路線,客人亦改以本地街坊為主,宣告昔日的高雅時代已終結。「內地開放,餐廳又位處北面,好多人寧願北上消費,起碼沒有了三成生意。」

因朱老闆年事已高,今年四月餐廳最終賣盤易手,新老闆是來自聯和墟創辦人李仲莊家族、移民回流的李國龍。原來他背後亦有一段移民的辛酸史。「那種感受好難形容,在當地一個人都不認識,真是好思家,日日都想返香港。」他在1980年代因想創一番事業而選擇移民,一心往外闖,最初到倫敦,後來轉至北愛爾蘭開餐館。「移民華人的工種選擇不多,不是做餐廳,便是做雜貨舖。我夠勤力,甚麼工作都做過,在倫敦揸的士,夜晚教人學功夫,日日工作十多小時,儲下一筆錢,在朋友介紹下,便到北愛爾蘭開當地首間京菜,當地中國人十隻手指數得晒,不乏機會,做的都是鬼佬中菜。」他在當地成家立室,最高峰擁有五間餐廳,最後卻像不少人一樣,在2004年選擇回流返港。「我去了幾十年外國,始終都是香港好,在香港出生、成長,根始終在香港,當時好多人怕九七回歸,但誰人管都是一樣吧!」經歷過移民再歸來,碰巧餐廳賣盤,因對對老派西餐廳有一份情意結,最終以七位數字接手餐廳,他說會以不變應萬變 ,一切維持原狀,希望保留餐廳的獨特味道。

雅士餐廳
粉嶺聯和墟和豐街23號龍景樓地下
記者:何嘉茵
攝影:陳永威

雅士餐廳曾是九七回歸前英國人的飯堂,今年四月賣盤易手。

在非繁忙時間,經理會在客人面前煮香橙班戟,在高級西餐廳才有。

新老闆李國龍曾移民北愛爾蘭,2004年回流香港。

香橙班戟是傳統法式甜品,以新鮮橙汁煮成,橙香四溢,每兩位$98。

焗豬扒飯,以炒飯底加上吉列豬扒,是港式西餐,$65。

法式田螺拼牛扒套餐,十多年前推出的套餐,以大件夾抵食為招徠,$195。

愛爾蘭咖啡,以威士忌為基酒,配以咖啡,很講求沖調技巧,$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