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3隻快餐股相繼公佈業績,初步看,大快活(52)表現遠勝大家樂(341)及翠華(1314),本報從另一角度分析大快活取勝之迷。
大家樂被外界炮轟其「太刻薄」,主要是其員工人數比例太少,超時補水不足,令員工憤怒。不過大家樂員工比例少其實不代表其賺錢能力高。若統計3間公司的員工賺錢能力比較,其實大快活跑贏幾條街。
1.員工賺錢能力:
截至今年3月底
大快活共有4,900員工,每位員工平均年賺40,816元;
大家樂共有17,575員工,每位員工平均年賺29,473元;
翠華共有4,175員工,每位員工平均年賺17,167元。
2.分店經營能力
別以為翠華收費高,其分店的賺錢能力同樣高,其實以規模及成本效益計,大家樂分店的賺錢能力的確較高。
大快活共有125間分店,每間店平均年賺160萬元;
大家樂共有282間分店,每間店平均年賺183.68萬元;
翠華共有61間分店,每間店平均年賺117.5萬元。
3.毛利率及純利率
雖然翠華因為走貴價路線,令其毛利率高得驚人,但扣除各項成本後,純利率卻排包尾,大快活控制成本可謂3間餐廳之冠。
大快活毛利率15.9%,純利率8.2%;
大家樂毛利率13.8%,純利率6.8%;
翠華毛利率71.3%,純利率3.9%。
綜合以上數據,大快活在經營方面的確優勝,其股價表現跑贏同業,正正能反映其優勝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