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學界反對醫生註冊(修訂)條例,原因之一是擔心政府操控醫委會,降低海外醫生在港執業門檻,甚至大量引入內地醫生。醫管局由2011/12年度至今,共向醫委會申請30名海外醫生來港有限度註冊執業,當中29人獲批。政府消息人士指,即使條例獲通過,醫委會中醫生委員仍佔四分之三,不相信醫生會降低海外醫生來港執業要求。
醫管局表示,由2011/12年度至今共向醫委會申請30名海外醫生來港有限度註冊執業,當中29人獲批;現時仍有12名海外醫生在醫管局工作,包括麻醉科、急症科、家庭醫學科、內科及兒科,紓緩人手不足。
醫管局屬主要僱主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上述獲批的醫生於英國、美國、澳洲及加拿大醫科畢業,不認為草案通過後會降低海外醫生在港執業門檻,因草案通過後有四分三醫委會委員是醫生,當中包括兩間大學醫學院院長,「唔相信佢哋肯降低醫生要求」。
消息稱,海外醫生來港作有限度註冊執業,只可在公營機構工作,醫管局是主要僱主,「醫管局如果請質素低嘅醫生,出咗事要負責」。醫委會會遂一批審海外醫生申請,「唔會隨便放人入嚟」。但現時醫管局聘請的海外醫生,主要是初級醫生,未必全部有專科資格。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稱,政府修訂條例後醫委會委任與選舉產生委員比例,維持1比1;加上新增4名業外委員中有3名來自病人組織,一人來自消委會,不相信他們會同意降低海外醫生來港執業。醫委會委員包括兩間大學醫學院,相信他們不會降低對海外醫生要求,威脅港醫科生飯碗。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