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第二個露宿者導航中心周二開幕,首批獲安排「上樓」的露宿者難掩喜悅,差點老淚縱橫。
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以前途經三藩市最繁忙的鮑威爾街捷運站(Powell Street BART),你也許沒留意睡在一角的格林利(Anthony Greenlee)。62歲的格林利曾是建築工人,「我一星期開工六天,從不缺席;但在2000年時,我參與的一個三年建築合約終止,令我失去工作,女友離我而去,患上抑鬱症,自此淪落街頭。活至51歲才變成露宿者,前路茫茫」。
大約年半前,有人告訴格林利可以入住導航中心。他今年4月遷入這個由市政府、非牟利「社區住屋夥伴計劃」(Community Housing Partnership)等組織等合作改建的市民中心酒店(Civic Center Hotel)導航中心,令他的希望重燃。他邊吃橙一邊表示:「我覺得人生再次啟航,我的住處有門,擁有自己的鎖匙,這裏有很多好人。」
格林利希望,最終能重投社會,獲安置永久居所。不過他的願望要達成,恐怕還要一點時間。導航中心營運兩年後就會清拆,屆時附近更大型的社福房屋(Supportive Housing)落成後,目前居於導航中心的居民就可遷入。預計新址可供應550個單位,當中110個為供露宿者入住的永久房屋。
現時導航中心提供93個免費露宿者床位,已有48人入住。當局有專人跟進他們就業、精神健康,助他們重新與社會接軌。不過,即使加上教會街(Mission Street)首個導航中心曾協助的500多個個案,仍距離安置市內逾7,000名露宿者的目標有一大距離。
眼見市政府解決露宿者問題進展緩慢,灣區約70個媒體計劃於周三(29日)開始,連續報道露宿者問題,加速向市政府問責。市長李孟賢對此亦有備以來,周二於中心開幕記者會上主動讚揚媒體關注:「很感謝媒體於未來幾周的力量,幫我們找出露宿者問題的解決辦法。」
他也為自己的政績辯護:「我們(幫露宿者上樓)的工作真的有進展,但(大眾)同時要明白,美國西岸的露宿者數字近期上升21%,其他大城市的進度未必適用於這裏。」
不過,當局只安排市長和官員「離地」在導航中心外接受傳媒訪問;會後有記者提議入中心內參觀居住環境及露宿者了解時,均被當局以「侵犯私隱」為由拒絕。最終當局只開放飯堂讓記者參觀,記者幾番周旋,終能於飯堂接觸露宿者,但仍然難以了解導航中心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