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八日報載,美國密歇根州警察發現一對夫婦在家裏中槍,妻傷夫死,緝兇無計。死者父母卻從兒子生前所養鸚鵡口中,獲得線索:原來那鸚鵡模仿死者傷者爭吵的說話,還學死者臨危叱喝:「不要開槍!」檢察官說,鸚鵡作供的錄影,可不可充證佐,還須考慮,畢竟無先例可援。
其實我國唐朝就有鸚鵡作證的故事。《開元天寶遺事》卷一載:長安富豪楊崇義妻子有國色,與鄰舍兒李弇私通,一天趁丈夫醉酒,和李弇合力殺夫,當時「有鸚鵡一隻在堂前架上」。劉氏棄屍枯井之後,假惺惺遣童僕四出尋夫,然後往官府訴說丈夫失蹤,恐怕已為人所害。縣官把涉疑者百多人拘捕,三拷六問,不得要領,再到楊崇義家細查,架上鸚鵡忽然喊冤。縣官取鸚鵡置臂上,鸚鵡說:「殺家主者,劉氏、李弇也!」有司於是把那對姦夫淫婦拘捕下獄,奏上朝廷。明皇歎訝不已,下令把劉氏、李弇處死,並封那鸚鵡為綠衣使者,付後宮飼養。這故事無疑誇張了鸚鵡的靈性。那鸚鵡想是和密歇根州那隻一樣,覆述了被殺者死前和殺人者的對話。無論如何,「綠衣使者」從此成為鸚鵡的別名。
殺身之禍,或來自枕畔之人;雪冤報仇,或仗鳴禽之口。這不是說人不如禽獸,只是喪心之人,的確禽獸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