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紀念冊 - 馮睎乾

寫紀念冊 - 馮睎乾

明天要飛台北,參與一個張愛玲學術研討會,其後數日,行程密密麻麻,我怕趕不及交稿,事先寫好一個故事,由明天起,分六七日連載,希望大家會喜歡。或者你會好奇:張愛玲走了二十年,還有甚麼好研討?不要忘記,她還有一批手稿留下來。我去年就從她的遺稿,整理出洋洋灑灑萬多字的〈愛憎表〉。這次赴台,將會向學者報告這篇「新作」的狀況。〈愛憎表〉的主題,其實就是大家都寫過的紀念冊。
張愛玲高中畢業時,人人要填一張關於自己的調查表,例如最喜歡吃甚麼,最恨甚麼之類,實即紀念冊。我比較冷漠,由細到大,從未要求人家填紀念冊,但同學盛意拳拳遞給我寫,我都會二話不說照辦,因為要想一個得體地拒絕的理由,往往比想一句勵志的話更困難。只怪我不是滿滿正能量的人,有時連筆頭也咬斷了,依然想不出有甚麼好勉勵,有次一怒之下,終於奮筆疾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年好像是預科畢業。紀念冊大概是「永別」的婉轉表達,大家想紀念的不是友情,而是無可挽回的時光。
臉書出現後,我懷疑還有沒有寫紀念冊的必要,因為在一個全天候即時更新的世界,時間變得一瀉千里,我們無法懷舊,更談不上重逢。安東尼奧尼《雲上的日子》有一幕我很喜歡,陌生女孩在Cafe跟男主角搭訕,講了一個短故事:上世紀墨西哥,有學者雇了些腳夫挑重物,腳夫走到中途,無故停了下來,學者探問原因,他們答走得太快了,要等自己的靈魂趕上來(Les porteurs répondent qu'ils ont marché trop vite et qu'ils doivent attendre leur âme)。我不寫紀念冊,但比較喜歡那個紀念冊還有意義的年代,因為我們還會等待自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