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錦興國際和武鋼最大的業務合作是共同開發一個位於東非島國馬達加斯加的鐵礦,兩間公司合組的財團奪得這個聲稱每年收益達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鐵礦後,卻未能如期開採,錦興之後更售出大部份權益,最終有關財團的資產歸零,有關合作亦成為內地當局重點調查目標。
曾稱可年賺10億美元
戴錦春和戴錦文二人與武漢鋼鐵前董事長鄧崎琳的淵源始於2008年,本身在東非馬達加斯加經營紡織製衣廠的錦興有意染指當地礦業,於是與武鋼在香港的子公司「武港貿易有限公司」合組公司「武鋼錦興資源有限公司」。
武鋼錦興後來並與廣東省的國企廣新外貿集團再合組財團,投標競逐馬達加斯加蘇阿拉拉省(Soalala)一個面積逾430平方公里的鐵礦開採權;財團由武鋼和廣新分佔約四成股權,錦興則持餘兩成,合作亦獲得中國發改委及商務部批准。聯合財團2009年9月成功擊敗20多個對手,奪得該個鐵礦的勘探及開採權,錦興主席戴錦春當時曾向傳媒稱產能3年內可達1,000萬噸,每年收益高達10億美元。
但該礦開採未有如期落實,勘探階段後再無消息。錦興透過「Kam Hing International(KHI)」持有所佔的兩成鐵礦權益,據年報KHI年年虧損,資產亦由2010年的逾10億港元一直消減至前年的1.67億,去年公司更將資產淨值全數列入虧損,令公司的資產歸零。
不過,錦興早在2011年初已將KHI的75%股權出售,錦興的紡織製衣業務並逐漸退出馬達加斯加,先後將兩間附屬公司在2012年及去年出售。百億鐵礦落空,內地當局因此亦重點調查這項合作。記者向錦興查詢馬達加斯加項目的現況,但錦興拒回應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