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倫的輕視輕敵輕心(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卡梅倫的輕視輕敵輕心
(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英國脫歐公投後,要求再來一次公投的人最終可能多達五、六百萬,但沒有人認為卡梅倫會收回成命,因為他在這次公投中充份表現了「三輕」:對脫歐公投意義和重要性的輕視,對不滿他施政的選民和政治對手的輕敵,以及對整個留歐運動宣傳的掉以輕心。
卡梅倫當初被問及倘若選民選擇脫歐會否問責辭職時,他的答案是不會,但在公投結果公佈後不足24小時,他已宣佈辭職,可見他對公投結果的過份自信和準備不足:他根本沒有想過會遭遇滑鐵盧,到失敗後方才知其後果之嚴峻與失控!
也許他和整個團隊都被公投前的民調誤導,以為「留歐」一方佔盡上風,但英國傳媒也有過支持「脫歐」比例較高的民調結果,倘若卡梅倫視若無睹,理應要為此付出代價。
卡梅倫對整個公投掉以輕心,由始至終沒有給英國人了解問題的機會,對脫歐與留歐的利與弊、對甚麼人有甚麼影響,全部游說都付之闕如。約翰遜等疑歐、脫歐擁護者只是一味靠嚇,但卡梅倫也撒手不理,不去凝聚支持者的力量,自然正中一味靠嚇的反對者下懷。
如今分析投票人的特色,論者多以為支持脫歐的長者因緬懷和想挽回大英帝國昔日光輝,因而犧牲了年輕人在歐盟的發展機會和利益。這些推論有待進一步證明,但長者倘若自覺「時日無多」,又怎會支持未見其利先見其害的脫歐?
另一項卡梅倫的可能失策,是在公投之前,有大量國際政治盟友及財團力撐留歐,這些聲音與輿論對卡梅倫及其立場有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恐怕永遠無法知道。
公投過後,亂局已成,且蔓延至歐洲多國,削弱歐盟團結;即使是卡梅倫的對手及政敵,也沒有一黨一人能馬上得益,約翰遜的民望成疑,這樣的一個全輸格局,在近代歐洲以至世界政壇也實屬罕見。

港兩場選舉或再分化社會

香港人也許只會對英鎊及英國地產價格下跌感興趣,但今年9月以至明年3月的兩次選舉,不論由誰人或哪方勝出,最終會否令香港出現類似英國社會的分裂與混亂,其可能性不容低估。英國這次公投,由於理性討論不多,對人多於對事,所以事後的損害與分化更大。香港的選舉也有同樣問題,且可能比英國複雜與嚴重。
由本土到獨立派別,泛民的內部分裂前所未見,與建制派更是勢成水火。9月立法會選舉,惡鬥只會變本加厲,不單是泛民的內鬥,甚至建制派的競爭,如果中聯辦處理不好,其慘烈程度將可能不遜於泛民,最後不論鹿死誰手,社會的對抗及撕裂也會進一步擴大,由野貓式到全民性的衝突可能無日無之。
英國的年輕人意想不到竟是支持政府留歐的中堅分子,香港的年輕人卻是反對特區政府最勇武的一群,前者着眼歐盟的發展機會,後者對中國的出路興趣不大甚至拒絕;建制派因親政府與親中而陷被動甚至失票,社會「全輸」的可能性自然大增,而中央也會因為擔心失控,會更進一步加強對香港的監控,令中港的互信再難復舊觀。
香港的特首梁振英,會不會如卡梅倫一樣,在明年3月盡曝其短,自動引退,抑或會成功連任,令香港全民起哄?9月立法會的選舉結果,絕對會影響中央對梁振英連任的評估與期望,因為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到時方才發現,其代價誰也負擔不起!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