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今日就改革醫委會修訂草案二讀,業界多次批評修訂案是政府操控醫委會的手段。醫學界今午穿上白袍或白衣,進行最後抗爭,約10個醫學團體及兩間大學醫學院學生會將在立法會門外靜坐抗議,是繼去年公院醫生抗議加薪幅度後,業界近年發起最大型靜坐行動。醫學會會董鄭志文表示,今次事件影響整個醫學界,期望人數能迫近去年公院逾千人靜坐。
記者:伍雅謙
多個醫學團體均表態反對《2016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包括香港醫學會、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線醫生聯盟、政府醫生協會、香港女醫生協會、香港執照醫生協會、西醫工會及杏林覺醒等,以及兩間大學醫學院學生會,均會參與今日立法會的靜坐行動。
香港醫學會已經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申請集會人數為500人,參與醫生將會身穿白袍或白色上衣,也呼籲公眾參與,行動由下午2時直至晚上8時。
醫學會會董鄭志文表示,相對去年公院醫生就薪酬幅度的靜坐行動,今次涵蓋範圍更廣,影響並非只是政府醫生,而是整個醫學界,惟因今次動員時間較短,不少醫生均要上班,難以評估人數,期望人數能迫近去年逾千人。他又指今次靜坐是業界最後表態,若政府仍「冇得傾」,待法案通過後不排除會就部份條文司法覆核。
恐降海外來港執業門檻
醫委會委員蔡堅指,現時仍聯絡不同團體參與行動,暫未能確定出席人數,因政府醫生要上班,今日下午2時將由私家醫生「打頭陣」,政府醫生5時半加入行動。
參與靜坐的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發表聲明,對政府倉促向立法提交草案深表遺憾,重申該會一直支持醫委會改革,加快投訴調查及紀律研訊,從未反對加入業外委員。但該會認為委員比例應維持在委任與選舉1:1,也應就修訂讓市民及業界有充份時間討論,呼籲議員以手中一票阻止政府強行通過草案。
杏林覺醒成員黃任匡批評,增加業外委員變相令政府能操控醫委會,「簡單嚟講係唔信政府,唔放心將醫委會交畀政府」,恐政府日後會減低海外醫生來港執業門檻,令不合水平的醫生能來港行醫,「呢個唔係醫生嘅議題,最受影響係所有要睇病嘅普通市民」。
現時醫委會共有28名委員,當中14人由醫生選舉產生,另外14人由特首委任。政府建議的修訂草案,建議增加4名特首委任的業外委員的「4+0」方案,但因業反彈強烈,改為「4-2+2」方案,即由醫學專科學院選出兩名醫委會成員。惟因醫專委員會只有26位成員,最後也並非由全港註冊醫生選出,並非真正選舉,代表性有限,被業界批評換湯不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