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又寫智能機器了。對不起,現時腦袋常載着這件事,想寫其他好像逼自己走條崎嶇的轉折路,轉到頭暈都寫不出來。以前黃霑《明報》專欄叫「我手寫我心」,有道理,寫着不是心裏想的,怎會寫得好?
今日英國公投脫離歐盟,或美國選了個Donald Trump當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反映的同一個事實:社會建制精英對人民所需已麻木不仁。西方量化的實證科學(positivist)理論應用在社會科學上失敗了。想法錯了,我們卻不能用同樣的腦袋去檢討錯誤,Einstein : We can't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 same kind of thinking we used to create them。喪失了自我檢討能力,精英學者堵塞在知識的迷惘中。誰都找不出問題的癥結,有識之士耍晒冧,哪裏出了錯?
平民百姓也不知道為甚麼,也沒去想為甚麼,但強烈地感覺到非常不妥;這是條黑路!因此他們要造反!不,他們不是盲目,他們的感覺是經驗累積的總和,這精英化社會制度的確搵他們笨太久了!他們的感覺就是他們的事實。
這感覺是經驗的累積,是真正的知識,精英已離地,只是紙上談兵。歐美有哪個國家的平民百姓生活水平過去十多年間有長進的?無,一個都無。長進的全是精英,而且,他們越來越掌控更多權力和財富!平民百姓不造反,你當他們儍的嗎?他們活在民主自由國家呀!大佬,又不是專政的中國大陸。看見這班精英揸住社會列車走到盡頭快要撞車,不搶番個軚來轉彎搵路走,你想他們怎樣?坐以待斃?
讓我們從GDP(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去看其中一個基本的謬誤。GDP是量化標準,你的工資和買的東西GDP有計算,但你的工資是否合理,你買的東西吃了是否會被毒死,GDP完全無法計算。一個人工作非常開心,另一位非常痛苦,同樣賺兩萬元一個月,這兩位仁兄的生活質素差距多大?但GDP當他們一樣的,因為GDP不理你快樂不快樂,只算你有幾多錢落袋。
大經濟學家Paul Samuelson說GDP的荒謬,這樣說,西關大少娶了他的女僕,現在不僅有個免費女僕,晚上還有個心愛漂亮女人陪睡,西關大少得到了天堂!但女僕離開僱傭GDP計算是一項損失,當是國民生活比以前差了。這簡直是荒唐的計算!是,如果我們用這荒唐的方法計算我們的生活,必然會有荒唐的後果。如果整個社會好壞是數量的原則,而人們視生活的好壞是快樂的原則。這種量和質的偏差,讓我們錯將社會資源投到只有數量、沒有質感的方面去。當我們生產時,我們只看產量,沒想過人快樂的原則。
反正快樂是量不到的,生產從來以量為標準。工業革命國民增產給予我們的富裕多驚人!有了這樣的驗證,根深柢固的,我們怎可能擺脫產量就是好的想法?好,我們先不去說快樂,實證科學(positivist)的量化生產計算出了問題。
如果產量越多越好,要刺激生產,當然要用錢,越多越好!政府因此狂印鈔票和去催谷產量。鈔票大量湧進市場,和「增產就是好」的催谷下,金融市場應運而生。有甚麼行業一日間可產生數以萬億計成交的「產量」?只有財經。財經精英腦袋像科學家,事實上有不少是科學家,更是大家在構想從無到有的財技遊戲。聰明的財經產品交易高潮迭起,但只有高潮迭起,卻是無仔生的,因為這些財經產品與國民生產全無關係,只是搬字過紙,不,連紙都不用,只是電腦上閃光的遊戲。
精英搵老襯 百姓造反有理
我們創造股市,金融市場目的是企業融資,促進生產。現在金融市場交易只有15%金額是與國民生產有關的,其他85%都是財經炒買炒賣。財經這行業不過是整個經濟的7%,僱員4%,卻搶走了國民總值收入的25%,整個國家賺到的錢的四分一,給財經界大鱷拿去了。更驚人的是,這些利潤是在從沒有生產過任何東西的過程中賺來的,只是電腦上數碼一閃而已。
這些財經蛀米大蟲拿走了社會上賺到的四分一利潤,也等於說,荒廢了社會四分一的投資,和剝削了真正生產人的四分一收入。財經行業的畸形發展扭曲了社會資源的激勵條件(motivation system),讓社會資源錯調,不事生產的人得到最大的激勵刺激「生產」,財經才俊年紀輕輕一年動輒一千幾百萬美金收入,真正生產的人卻要孭供樓供車千斤債務過活。看見這些精英的收入和自己的倔頭路,平民百姓怎會不覺得精英在搵老襯,造反有理。
我們怎可以擺脫量化思想的魔咒?當GDP可計算到人的快樂,快樂成了國民收入之一,純量化思維邏輯將會被淘汰。以前沒可能量度到人是否快樂,現在智能機器的Big Data和Deep Learning給予我們這可能性。
現在Big Data以人們在Google搜尋的資料分析,可以知道誰有自殺傾向,誰最可能是恐怖分子。不難想像十年八年後,整個Internet變成智能功能,AI-enabled的互動網絡。不是說Internet是個超大的AI engine。不用,因為將來所有Internet的通訊都靠AI協助;當你收到電郵,自然有「人」為你準備好回覆的草稿。你買的pizza送到自然會通知你,等等……你上Internet所有都是自動的AI服務,網絡成了我們提供服務的AI環境。
AI-enabled Internet這智能平台,每分每秒千萬人使用,對我們的生活細節、傾向、了如指掌,怎會不知道誰快樂誰不快樂?將來智能網絡,千百倍今日Google的互動資訊和分析智能,知道人快樂原因,讓GDP包含了我們快樂的成份。到時我們將大開眼界,看到一個嶄新的感性世界現身,為我們的快樂起舞。
黎智英
壹傳媒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