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易零壹綠】
踏入6月,不少學生開始到各大公司進行實習,吸取工作經驗,令將來求職的履歷表更亮麗。想不到,元朗錦上路的歐羅有機農場也來了十多個見習生,他們的職位是農業師,年輕人頂着草帽、着上水靴、拿起鋤頭,展開一天的工作。
這班見習農夫,來自不同院校的學生,平日連街市都不去,廚房也甚少入,現在竟然蹲在田裏,埋頭拔草,只因他們參加了元朗歐羅有機農場的見習農夫計劃,需要在農場進行200小時的實習工作,雖說是實習,工作性質跟一般農夫無異,除了田間的農務如種菜澆水、拔草收割,還要接待客人、賣菜送菜、負責周末農田導賞工作。
農場負責人黃如榮原來已經連續兩年跟大學的環境研究學系合作,招募暑期實習生,每年都會培訓約20個見習農夫,目的是為了農業傳承,他說:「本地農業需要人手,但很少人願意入行,尤其年輕人,即使對農業有興趣的人,也不容易找到見習工作。因為農場都各有自己的營商秘密,但我不怕分享,如果日後他們可以自立開農場就更好。多一個人入行,就多一分力量。」
炎夏戶外勞動 大喊辛苦
農夫有心傳承,毫不保留地分享種植和營商經驗,但他的一班見習農夫,並不是人人都有心入行。來自城市大學修讀環境研究副學士一年級的林智忠表示,參加農場見習,純粹因為好奇,想知道農業如何在商業社會生存。不過家人對他的選擇有微言,不但擔心農務工作辛苦,而且覺得農務經驗對將來找工作未必有實際作用。不過他說:「難得有農夫願意分享經驗,這些經驗雖然未必夠實際,但可以套用在不同工作上,而且一班同學可以在農場打拼,實在是難得的體驗。」
跟他同一學系的鄧柔曦,是見習農夫中唯一女生,她說參加農場見習是為了鍛煉自己,「時常聽長輩說耕田有多辛苦,所以希望趁年輕時體驗一下。」雖然他們只工作了兩個星期,但直言對比學系其他同學的實習工作,這裏應該算是最辛苦的,一來戶外工作,天氣實在很炎熱,二來就是體力勞動,消耗極大。
吸收經驗 考慮投身農業
聽到一班見習農夫喊辛苦,明示未必想入行,難道本地農業真的後繼無人?幸好也有對農業感興趣的年輕人,像已經參加了兩年的農場見習的陳肇祺。他剛剛完成浸會大學環境研究的學士課程,由於覺得去年的200小時實習並不足夠,所以今年再來吸收更多務農經驗。
他說最辛苦的工作是拔草,每次連續2至3小時蹲下來拔草,腳都軟、肌肉又痠痛,但看到拔完沒有雜草的農田,都有種滿足感。不過問他是否準備將來投身農業,他仍有保留地說,還在考慮中,「雖然經過實習,對本地農業了解多了,亦知道要經營農場未必如想像中的困難,但也有不少問題需要面對。」所以他會準備繼續進修,希望將來有機會為本地農業出力。
見習農夫的一天
歐羅有機農場
地址:元朗錦田大江埔村
網址: http://yuwing.com
備註:可於網上訂菜,滿$150免費送貨及逢星期六有導賞活動
撰文:姚敏惠
攝影:劉永發
編輯:謝慧珊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