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行近月頻「趕客」 規避風險企業到滙豐開戶半數失敗

獅子行近月頻「趕客」 規避風險
企業到滙豐開戶半數失敗

【本報訊】企業近年呻難開銀行戶口,當中本港市佔率近半、歐美監管機構針對的滙豐銀行,風險規避遠較其他銀行嚴厲,據銀行界消息,該行近月企業開戶失敗率高達一半,每兩間企業到獅子行開戶,就有一間失望而回,初創及外國企業更是重災。
記者:周家誠

至於其他非英資大銀行,例如中銀香港(2388),由於母企位於中國內地,沒有監管及罰款問題,僅拒絕洗錢風險極高的企業開戶,據悉該行開戶失敗率處於低單位數水平,屬於「自然失敗率」,可見港銀對待企業開戶態度兩極化。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早前在《匯思》提及,4月當局進行一項專項調查顯示,銀行收到的企業開戶申請中,約有10%未能成功開戶,惟問題集中在一、兩間銀行,而非整體行業現象。

近月每兩間企業到滙豐開戶,就有一間失望而回。 資料圖片

滙豐:對中小企開戶更嚴謹

被問到企業開戶失敗率近一半原因,滙豐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無可否認,現在開立中小企銀行賬戶的過程的確比以往更嚴謹,但滙豐每月依然為過百間本地及國際企業開立新賬戶。」強調一向致力為商界提供優質服務,滿足客戶需求。
事實上,踏入滙豐分行,不難發現該行早已張貼聲明:「近年為打擊金融欺詐及罪案、保障客戶,已經提升開戶程序及手續」,包括要求客戶提供更多資料,恒常審閱客戶,查詢次數較以往為多,該行稱這些措施能提升服務質素,並提高監管要求。
從事公司註冊、香港青年創業家協會副會長李浩章指出,滙豐以往較其他銀行透明、方便快捷,但過去兩年其開戶政策明顯轉變,開始出現「查家宅」情況,要求公司、負責人的「前世今生」及收入證明等,尤其是針對小型新興企業、敏感行業的公司(見另文),認為失敗率一半並不誇張。

近年多次被監管機構開刀

滙豐近年亦加強年審制度,李浩章說:「以前都無聽過,職員就話不嬲都有,不過近年先認真地做。」他慨嘆:「滙豐養咁多人,若果只做存款業務,無錢賺,或者這才是對小企業說不的原因。」他稱滙豐近年幾近「趕客」,負責開戶的職員為企業客戶填好所有資料,遞上內部審批,卻遭拒絕,前線職員亦相當無奈。
有銀行家認為,滙豐的規避風險行為可以理解,因近年該行成為英美監管機構開刀對象,連在香港亦面臨證監會官司,故揀客相當審慎,「做一單小生意,瀨咗嘢,就俾人罰億億聲,梗係唔做」。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上月出席立法會時曾提到,全球銀行業都積極推動反洗錢的風險控制措施,估計本港部份大型銀行為配合其總行,以致開戶過程相當嚴謹。市場分析認為,陳氏實指滙豐、渣打香港等英資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