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d Research Society 道路硏究社」facebook專頁近期爆紅,兩張介紹路牌字型的圖片,合共逾3,000人讚好、過千人分享。爆紅背後,只因有人希望捍衛優良傳統、拒絕路牌隨便挑選字型。港人對字型超乎想像的熱愛,令年僅十八歲、喜愛研究公路路牌字型的邱益彰Gary坦言,facebook專頁只成立了一周,原為分享電腦遊戲資訊,「無諗過突然間咁樣(受歡迎)」。
中學開始研究公路路牌字型,談到香港公路路牌英文字型「Transport」的特點,縱然並非設計專才,Gary亦如數家珍。「圓滑得嚟睇落就比較舒服啲」,而Transport的設計原意,就是讓駕駛者高速經過路牌時,亦容易辨認相關文字,「一擸就擸到」,不需多加思索分析。
這個來自六十年代英國的字體,雖然現時仍然使用,但在回歸前後亦曾經一度消失。細心一看,有些路牌採用普通電腦字型,例如大家日常在文書中使用的「Arial」及「Helvetica」;字母間的間距用在路牌上變窄、但字詞之間的間距卻莫名變闊。同一內容的路牌新舊對比(如圖),Transport辨識度之高可見一斑。
雖然現時政府已在新公路路牌中復用Transport字型,字型經改良及統一,但Gary最愛的,仍是手造路牌有著的不統一。元朗西鐵站外那塊有「黑白腳」舊款手造路牌,就是Gary的最愛,雖然路牌上的字及圖案並非如電腦編排般百分百一樣,「但我覺得反而會人性化啲,有啲懷舊嗰種感覺」。
記者 周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