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理助度難關豬農轉種有機菜 嘆政府毀農業

嘉道理助度難關
豬農轉種有機菜 嘆政府毀農業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聲稱支援農業,現實中協助農民的卻是私人機構。一位80年代開始養豬的農民,豬場被政府取締,務農生活四面楚歌,在嘉道理農場協助下,他將豬舍轉型為蔬果場,過程困難重重,只冀本港農業得以永續。
記者:紀靜雯

經營有機蔬果場的傅貴忠務農逾40年,慨嘆政府對家庭式農戶欠缺支援。江俊豪攝

元朗八鄉蓮花地的嘉建蔬果場,門口有一個「KAAA」(The Kadoorie Agricultural Aid Association,嘉道理農業輔助會)牌,代表農場與輔助會之間的故事。農場負責人傅貴忠表示,在七十年代末獲嘉道理資助,每月以3元租借現址的農田及豬舍,其後更向對方買下土地,正式擁有屬於自己的農場。嘉道理農業輔助會是嘉道理農場前身,於1956年由賀理士嘉道理和羅蘭士嘉道理兩兄弟創辦,選址白牛石建立試驗及推廣農場,為有需要的貧困農民提供培訓、農資和免息貸款,協助他們自食其力。
今年65歲的傅貴忠,從事農業40多年,未曾長時間離開過農田,他每朝早6時便下田工作,直到傍晚6時收工,對於人生大部份時間在農田中度過,傅貴忠從未有一刻後悔。他稱年輕時曾於地盤工作3年,但激烈的競爭令傅明白自己不適合在職場工作,選擇返回農場耕種,「生活簡單啲,雖然日曬雨淋好辛苦,但收成時會好開心滿足」。
本港農業式微,為傅貴忠帶來打擊。政府自2006年起逐步收回豬農牌照,養殖過百隻豬的傅貴忠亦須交還牌照,「好似一無所有,唔知可以點」。其後在友人建議下,傅選擇轉型種植有機蔬果,但轉型之路困難重重。傅貴忠指,有機種植成本較以往高三成,「我哋係香港第二批開始轉種有機菜嘅農民,但嗰時仲未流行,冇街市要貨,就算要個價都好低」。

「農業園只益財團」

轉型首3年農場生活十分艱難,直至2010年,透過嘉道理舉辦的中環碼頭農墟向大眾推廣有機蔬果,生意逐漸改善,他現時每逢周日都會到農墟出售蔬果,有不少熟客支持,「本土農業係有得做,只要用心、有質素,信譽好自然有得做」。除了農墟,傅亦向蔬菜統營處提供蔬果出售。
梁振英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新農業政策,成立5億元的農業持續發展基金,加強支援和協助農民增值。傅貴忠說:「政府一方面鼓勵農業,另一方面摧毀農業。」對於政府提出的農業園,他指「農業園只畀大財團發展,對家庭式農戶冇幫助,仲有機會推高(農田)租金」。至於5億農業基金資助農民30萬購買器材,他指單次資助實際意義不大,「政府要做嘅應該係提供土地、幫農民搵多啲銷路,好似多設農墟」。

傅貴忠保留空置豬舍,記念嘉道理助建農場。

保留空豬舍紀念

近年面對菜園村、馬屎埔等農村先後被迫搬遷清拆,傅貴忠曾擔心自己將有相同經歷,「不過都冇得擔心咁多,佢要收都冇辦法」,強調會堅守農田到最後一刻。
傅的農場種滿各類蔬果,周圍有不少空置豬舍,大部份由嘉道理農業輔助會興建,「豬舍我唔會拆,保留佢做紀念,好多謝佢(嘉道理),因為佢係好重視農業發展」。嘉建蔬果場,正是紀念嘉道理兄弟創建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