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曾經統一的歐洲 - 姚崢嶸

What we are reading:
曾經統一的歐洲 - 姚崢嶸

按偉大祖國的神邏輯,英國自古以來是歐洲的領土,搞分裂是死罪。
今日的意大利是有點破落的國家,二千年前的羅馬卻是歐洲無可置疑的霸主,佔有大半的西歐和南歐、部份東歐(正在舉行的歐洲國家盃足球決賽周,24隊參賽隊中,有17隊曾全部或部份屬羅馬境內);版圖向東伸延至敍利亞伊拉克,南則包括整個非洲北岸。今天地中海分隔歐非兩洲,當年只是羅馬人的內湖。
萊茵河是二千年前羅馬帝國的北邊疆,羅馬人為防衞外族,沿河駐軍屯田的幾個重點,日後發展成今日法國史達拉斯堡、前西德首都波因、科隆(「Cologne」一字正是和「殖民地」Colony同源)、緬因斯(Mainz,利物浦球迷必定知道是領隊高普成名之地)。
南歐的多瑙河也是帝國國界,流經的大城市布達佩斯、維也納和貝爾格來德,亦是由羅馬駐軍催生。
羅馬人能建立大帝國,除了軍事能力,還有賴精良建築技術。他們已懂利用混凝土,對工程力學也有深厚認識(例如大量應用拱形建築),不少建築能保存至今,包括遊客都熟悉的鬥獸場和萬神殿(Pantheon)等古蹟。
羅馬人亦十分注重基礎建設:條條通往羅馬的大道,是運輸命脈;遍佈全國的引水系統和大型沐浴場,不單分別提高農產力和為人民帶來舒適,還改善衞生減少疫症。公元260年,羅馬皇帝和幾萬士兵被波斯軍隊俘虜,波斯人「識英雄重英雄」,沒有殺害戰俘,而是利用他們的專長,在今日伊朗境內建造了一條運河和兩條堤壩橋,難得戰俘們專業依舊,毫不馬虎。當中長500米的Band-e Kaisar(凱撒之橋),一直服役至19世紀,現今遺址仍在。
不錯,就像古代中國長年對抗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古、女真,羅馬人也長期和波斯、各大小日耳曼部族及後來的匈族等周旋,幾百年歷史直接間接受外族支配,國力強大時四夷賓服,盛極轉衰後則疲於奔命,時而應戰時而交保護費換苟安,開支大幅上升,徵稅造成民憤,還有隨同外族一起來到的傳染病,最終難逃滅國命運。
正因長期受外敵威脅,羅馬皇帝最重要任務並非管治,而是統領軍隊,在前線陣亡或病故的固然不少,而且由於皇位一般不是世襲繼承,軍人政治影響力極大,稍為不滿皇帝表現(面對外敵怯懦往往是死罪),就刺殺掉再找新軍官黃袍加身;公元三世紀73年裏,先後有22個皇帝登位和死亡,少有善終。所以,在這歐洲霸主的五百年歷史裏,倒是沒有幾個皇帝享過清福。

姚崢嶸
參考:《羅馬人的故事》,塩野七生著